五一期间,旅游景点,到处人满为患。远游不成,就回一趟乡下老家吧。感觉已经有个把月没回去了,现在正好是假期,何不抓住这春天的尾巴来一次“乡村游”?说走就走,下午一点多钟,便和老公一起驱车去了一趟老家。
老家在距县城几十公里外的唐集镇,大约四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家中二老皆已离世,各姐妹兄弟,也已成家立业,先后搬离此地,目前老屋无人定居。比起一个多月前的那次回乡,老家的房前屋后,确实变化很大。
门前的那棵山楂树早已枝繁叶茂,在碧绿肥硕的叶子中间,盛开着一簇簇白色的花朵,远看还有点像梨花。我凑上前去嗅了嗅,没有梨花的芳香,代之以一股奇特的味道。网搜一下,才知道山楂就是课本里所说的“酸枣”。写到这里,又想起去年,家中姑姑在微信群里,晒她回到这里收获两篮山楂的情景。记得当时我对老公说:“给在远方工作的小叔子快递一些吧。”不为别的,只为一份亲情。
这棵山楂树旁边,挺立着两棵高大壮实的银杏树,浓密的叶子绿得鲜明,绿得发亮,绿得直逼你的眼睛。再加上它颇具艺术美感的扇形模样,让人禁不住心生欢喜之情。这两棵银杏树据说是公公生前栽种的,距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从未嫁接,只为将来成材,致密的木质能够有所作为。
再看银杏树对面的那株香椿树,它的茎叶也显得有点壮实了。唉,今年又一次错过了这香椿芽的美味。虽然,街上此时也有类似的香椿芽卖,但总觉得不如老家这株来得香。仔细瞧去,这株香椿树旁边有一枝条耷拉着,叶子已经蔫了,想来必是周围的邻居里,也有和我一样的馋猫,贪图香椿芽的美味,而不小心弄折了树枝。
来不及责怪邻居们的冒失,头顶已经触碰到附近的桃树枝。上次回来,它还是满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望之犹如云霞灿烂,而如今花朵早已不见了踪影。在密密层层的绿叶中间,已经悄悄长出了蚕豆一般大小的桃子。暮春的阳光透过日渐繁茂的叶子缝隙,照到桃子上,也照进了它走向成熟的梦里。
再看桃树下面,孩儿他姑栽种的芦蒿,也长势喜人。想到用它炒菜时诱人的味道,便顺手采摘了一些。又网搜一下它的营养价值。于是就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芦蒿,别名蒌蒿……嫩茎叶可以凉拌、炒食,有止血、消炎、镇咳、化痰的功效。”啊,原来苏轼所谓的“蒌蒿满地芦芽短”,说的就是这司空见惯的芦蒿么,惭愧惭愧!
沿着山楂树旁边的小路,往南行几十步远,就会看到一处不大的芦苇塘。这个时候,芦苇刚长出三四片叶子,嫩绿嫩绿的。如果用它来包粽子吃,味道必定很鲜美,而且这个时候的芦苇叶子韧性好,包裹粽子不易折断。如果现在不采,等到了端午节再采,那时的芦苇叶会有点显老,韧性也会大打折扣。想到这里,我便和老公采摘了一些回去。
芦苇塘北边,是块一亩地大小的菜园,大片大片的大蒜,已经吐苗了,但是我划拉了几棵蒜薹,感觉有点嫩了,尤其是靠近根部,不小心就弄断了,只好作罢。估计要等到一星期后,它才能长得老壮些,到那时候,再来采摘不迟。
最后,我们又转悠到老屋后面。几十棵粗粗细细的翠竹,正迎风摇摆,发出“沙沙”“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向我俩招手示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当年苏东坡说过的话。如今竹子犹在,可我们却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常伴其左右。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晚上六点多钟,带上白天采摘的芦蒿、芦苇叶子以及不多的蒜薹,我俩又驱车返回县城自己的家。晚上,我们躺在床上,聊着白天回去的情景,老屋的菜园河塘、山楂翠竹又立刻浮现在眼前。
老家啊老家,您是我们今生今世永远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