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习惯了一种模式总是很难接触另一种,而我很幸运从三天的运动评估课程中突然觉悟到自己的不足。
总有人说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以渔,理解这句话但接受时候有点儿滞后。比如说第一天上午‘扫盲’结束后,巧思老师针对脊柱、腿型、拇指外翻等异常作出评估,解决办法只是带过。一天课程结束,回家后各种郁闷不解,只是评估?那我评估后发现问题老师不给解决办法,我如何下手?如何矫正??我还特意私信佩杉问评估出一堆问题不懂治疗手段岂不是更是扎心!除了评估会有解决思路吗?后两天的课堂发现自己多虑了,老师要在我们熟悉基本解剖学的基础上给我们一种思路,给的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案。
三天课堂结束后,除了更多的了解到人体206块骨和深浅层肌肉的功能外,潜意识的记住老师说的一种思路:首先是评估发现问题~再去寻具体骨的位置~再考虑在骨之上有那些肌肉附着~针对以上问题设计方案、编排练习动作~尝试/纠正。按照以上思路去编排针对性的主题课程,好像更有思路、有理有据。私教课的运动评估比比主题课程的编排更因人而异,更需要夯实的理论基础加实践。
估计像我这样的理论空白给老师也没少带来困扰,感恩老师的耐心!
每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