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爱自己生活的这一片土地,更热爱这个土地上的每一个质朴的人民,他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拯救这个社会中还在迷茫,还在被压迫的人们。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他童年很不幸,两岁丧母,十岁丧父,由姑母抚养长大。读大学的他一方面热衷于各门学科的研究,一方面留心农民问题,在自己的农庄上搞了一些农业改革试验。由于俄国社会的极端腐败,托尔斯泰的努力归于失败。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离开了自己的庄园,开始从军并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1857年和1860年,怀着探求俄国社会问题的答案的强烈愿望,托尔斯泰先后两次去西欧旅行,访问了法、德、英等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和赤裸裸的金钱统治,使他失望而归。晚年的他依旧没有想要安逸的生活,他还是想要做一些改变,于是意图将自己的天地分给周围的农民,自己离家出走,但是很遗憾,生命并没有照顾这样一位老人,而是让他在旅行的途中身患重病,离世了。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正是俄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代。在长达约60年的创作生涯中,托尔斯泰的世界观的变化也经历了不同阶段。据此,我们可以把他的创作分成三个时期。早期创作中他创作了三本书,称为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托尔斯泰真实地揭示了人的性格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固有联系,显示出心理描写的卓越才能。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又宣扬了宗法制农民落后、愚昧、逆来顺受的弱点,以之为美,并主张以个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来解决社会问题,后来的托尔斯泰主义初露端倪。
中期的他思想是带有过度性质的,这在他的创作中也有明显的表现。此一时期,托尔斯泰完成了两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即《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集中反映出这一时期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的主要特征。
创作后期托尔斯泰的整个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最终转变到了宗法制农民一边,成为俄国宗法制农民的思想代表。这一时期,托尔斯泰的建立在宗教道德基础上的为上帝、为灵魂而活着,爱一切人,“勿以暴力抗恶”,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摆脱罪恶,使人类达到“最后的幸福”的“托尔斯泰主义”思想,发展到顶峰。这是托尔斯泰长期进行精神探索的结果,也是俄国社会发展在托尔斯泰思想中的反映。《复活》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一起,被称为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
托尔斯泰的思想是矛盾的、变化的。他一生都处在紧张的精神探索中。50年代,他站在自由贵族立场,探索解决贵族与农民矛盾的途径,幻想以改良主义的办法协调贵族与农民的关系,解决俄国社会的矛盾。他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一切弱点,也反映了它的一切有力的方面,这正是他的伟大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