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对士,佛对僧,面友对心朋。
春残对夏老,夜寝对晨兴。千里马,九霄鹏,霞蔚对云蒸。
寒堆阴岭雪,春泮水池冰。
亚父愤生撞玉斗,
周公誓死作金滕。
将军元晖,莫怪人讥为饿虎;
侍中卢昶,难逃世号作饥鹰。
面友:表面上的朋友,交情不深,貌合神离。汉扬雄《法言·学行》: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心朋:心意相投、相知默契的朋友。宋蔡襄《春夜亭待月有怀》:心朋隔万里,独坐起忧叹。
春残:春天即将过去。唐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夏老:夏天进入尾声。唐骆宾王《送吴七游蜀》:夏老兰犹茂,秋深柳尚繁。
夜寝:晚上睡觉。唐白居易《朱陈村》: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
晨兴:早起。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马,形容脚力矫健的骏马。也常引申以形容难得的人才。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九霄鹏:翱翔于九霄之上的鲲鹏,形容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霜蹄千里骏,风翮(hé,鸟的翅膀)九霄鹏。
霞蔚、云蒸:形容云霞升起、云气升腾的绚丽景色。宋楼钥《兰亭别丁杲(gǎo,明亮,光明)卿》:龙盘凤翥(zhù,鸟向上飞)无奇画,霞蔚云蒸有旧山。
寒堆阴岭雪:阴岭:山岭的北面。天寒阴岭积雪不化。唐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春泮水池冰:泮,融解、化开。春暖池冰慢慢消融。南朝宋谢灵运《折杨柳行》: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
亚父愤生撞玉斗:亚父,项羽的谋士范增,项羽尊为亚父。鸿门宴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迟迟不下令捉拿刘邦。刘邦借口去厕所逃走,并托张良代向项羽赠白璧一双,向亚父范增赠玉斗一双以谢罪。项羽欣然受璧,置于座上;而亚父受玉斗,置之地上,拔剑撞而破之,愤怒地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刘邦)也。”
周公誓死作金縢:周武王灭商第二年,患了重病。周公旦设祭坛向先祖发誓,愿代武王去死,以留武王继续治理天下。祈祷毕,命史官把誓词典册封存于“金縢之柜”中。武王死后,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摄政,管叔、蔡叔放流言蜚语,说周公欲夺天下,成王亦起疑虑。周公遂避居于东都不出。后来有一年天降大灾,成王到宗庙求问祖先,看到“金縢柜”,打开读到誓词,方知叔叔的忠心,执书而泣,遂迎周公归成周。
将军元晖,莫怪人讥为饿虎;侍中卢昶,难逃世号作饥鹰:饿虎饥鹰,常用于形容凶残贪婪的官员。典出《魏书·宗室晖传》:北朝时,北魏侍中、右卫将军元晖,无德无才,却深受北魏宣武帝元恪的亲宠,凡宫中机要之事,全交元晖藏于密柜,其他大臣无有知者。侍中卢昶也深受宣武帝器重。他俩专横贪纵,时人称之为“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2)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3)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1)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2)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3)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1)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2)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3)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1)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2)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3)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1)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2)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3)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