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字安仁,后世亦称之为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
潘岳妙有姿容,风度翩翩。少时夹弹游历洛阳,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老妪见之莫不果掷其车,足见爱之甚切。及潘岳归家,亦满载而归。左思绝丑,亦复效岳游历,于是群妪共唾其面,左思委顿而返。
其姿仪之美足见一斑。世人“貌比潘安”之说亦从此出。
年十二,随父拜访杨肇。杨肇乃司马昭亲信,为大将军府参军。其一见岳,即为其隽秀风姿吸引,交谈之下,更觉才华非凡。遂将其女杨容姬许婚潘岳。
及成年,二人完婚。婚后共居二十余年,夫妻恩爱,情深笃厚,育一子一女,皆早逝。
其后,杨氏去世,潘岳悲痛不已,对其念念不亡,遂作《悼亡诗》三首,以比目鱼喻夫妻情深,思念亡妻情真意切,开悼亡诗先河。世人皆以“用情专一”谓之。
潘岳总角辨惠,乡邑号为奇童,少以才颖见称,一生所作诗赋颇多,文藻清艳,《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等均为名篇,获古今文人佳评。
然潘岳仕途颇为不顺。
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声震朝野,遭人嫉恨,十年不得升迁。
三十岁时,潘岳为河阳县令,令满县栽种桃花,浇花息讼甚得百姓厚戴,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
三十二岁时,潘岳密云秀发增添数缕银丝,思及仕途不顺,于深秋之季,其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典故作《秋兴赋》,后人以“潘鬓”喻壮年白发。
其后,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专政,权臣贾谧赏识潘岳,擢其为黄门侍郞,为内朝官与外朝官之沟通枢纽。时潘岳已至天命之年。
潘岳感贾谧知遇之恩,远望其车驾驶过,对车后扬起灰尘亦作揖下拜,可谓极尽谄媚之能事。
时,太子非贾后所生。贾后诱骗太子进宫,以酒醉之,使其抄书一篇,此书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且太子沉醉,亦不知所抄为何物。其实为反书一篇。
次日,贾后即宣告太子谋反,诛杀太子。朝中众臣皆以为此书原稿出自潘岳之手。
太子之死致西晋朝堂震荡,八王之乱由是而起,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斩杀皇后及贾谧,一跃而为朝中新贵。
司马伦心腹孙秀为中书令,为潘岳上司,且与潘岳有旧仇。昔,孙秀为潘父下属小吏,曾屡次被潘岳鞭打、羞辱、践踏。
潘岳在朝中见到孙秀,因唤曰:“孙令,君忆昔日之交否?”
孙秀愤愤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潘岳听闻,知死期不远,心内悲凉无限。
数日后,潘岳果获牢狱之灾,在狱中见石崇,二人乃挚交。
石崇曰:“安仕,君亦赴此尔?”
潘岳曰:“可谓‘白首同所归’。”
昔,金谷园聚会,潘岳曾作“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之句,今一语成谶。
潘岳以谋反罪株连三族,年过古稀老母亦未能幸免,血洗三族场面极其惨烈,令人不忍目睹。
刑场之上,潘岳跪于地,痛哭之声撕心裂肺,唯留“有负阿母”之音回旋四周。时年五十三岁。
潘岳,古代第一美男子,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热衷官场,却又为后人诟病,其悲惨结局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