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总是憧憬自己长大的模样,给自己留下很多想象。
仿佛,很多事情,等到长大,就会一一如愿。可是,等到我们真的长大,才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成长,那些想象中的影像,终究只存在想象里。
七月是个乖孩子,学习优异,家庭和睦,可是,有些时候她却想成为安生。安生,那么肆无忌惮,她在学校抬起胳膊用石头砸烂报警器,然后悠悠然的踱步,七月急了,还不快点走,安生回头,笑望着七月。那样的安生,笑起来真动人,可是她是七月啊,她是乖孩子七月,她怎么能做出如此离经叛道的事情呢。
可她还是喜欢安生,每个人的心里总是渴望成为别样的自己吧,知道这种不可能,所以才会会喜欢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就像七月喜欢安生那样。
安生,也想像七月那样吧。每一天的餐桌上,都有爸爸和妈妈,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每一天都是平淡的美好,所以她爱去七月家,因为,那个地方有她想要的温暖。
生活不都是岁月静好,她们爱上了同一个人。电影呈现的很特别,居然不是往常的撕逼、分开,居然扭扭捏捏的在一起,爱情、友情都是如此,扭捏的让人窒息。蛮狗血的,任何人都知道,这种情况,挥一挥衣袖再也不见才是最好的结局。
可是电影没有这样,不过也落入俗套,男主在和七月结婚的当天,逃婚了……我一直搞不明白,如果不爱,不结婚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在婚礼当天消失呢?难道,婚礼当天逃婚才能显得不爱的决绝与坚定吗?
既然不爱,何不留点余地。拒绝的话请再早一点说出口,毕竟,谈恋爱是两个的事情,而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故事理所当然的画风转折,小镇人言可畏,七月离开了熟悉的地方,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好像,她和安生骤然间调换了人生。
七月和安生,一个沉静内敛,一个颠沛流离,两个女子,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刻相遇,无论我们有多么天真的过去,成长总会一点一点的把我们的天真,转化为生命的能量与能力。
其实电影闷闷的,不过我依然看完了,就想看看电影到底是如何呈现这个故事,只是看到最后有些疑惑的地方,比如安生一直生活很落魄,她在酒吧向男人讨酒喝,她做小三被正室声讨,在地铁里和男主相遇,可是到了后面,居然开起了奥迪、住起了豪宅,可能这就是电影吧。
把这个电影看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男主的某些角度挺像彭于晏的。当然,只是有些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