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不假,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你懂的、会的,他们也都会,光说教、压制肯定是不行。
最小的表弟现在上初中,正是叛逆的年纪,整天不是看老爸不顺眼就是嫌老妈啰嗦,学习成绩更是一般,重点高中是别想了,普通高中都悬,可这孩子还不知道着急,一句话不和跑了。
跑同学家里,死活不肯回来,小姨和姨夫没辙。为了缓和彼此的关系,只能先暂时不强行带他回家。
同学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在工厂里苦了一辈子,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顺其自然,没有太过逼迫其学习,也没把学习成绩放心里。只是告诉孩子,尽力考大学,多读书,考不好也没关系,学习不好大不了就像父母一样挣辛苦钱,好歹也能养活自己。
表弟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也会玩,上课,老师的问题他都可以回答,下课和一帮男生聚在一起聊王者荣耀,总是别人还在写作业,他已经写好出去打球了。
男生们的游戏卡片都被老师收了一打又一打,最后老师都怒了:“你们玩可以,成绩能玩成杨刚这样吗?”
每次家长会,班主任会请前三名的家长分享学习经验,而杨刚的爸爸必到,已经成了家长心中的偶像,都要围着他问东问西,如:什么杨刚课外习题都做哪些?杨刚平时几点就写完作业?杨刚都是用什么方法背单词?杨刚几点起来学习?
其实杨刚他爸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和小刚他妈都是工人,三班倒,照顾小刚不多,学习上我们没有太多要求,就是让他别给我们添麻烦就成......”
小姨记住了这句话,一直想改变对表弟学习的要求,可是又做不到完全放手,左右不定纠结于此。
再来说说小姨和姨夫,一个是高校老师、一个是机关领导,可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人明显是失败者。
直到表弟叛逆离家出走,去了别人家,而且不愿意回来,两个人开始反思,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
冰冻非一日之寒,从小对表弟期望颇高。幼儿园前是早教课,幼儿园后继续外教英语课、逻辑思维课、国际象棋课,小学开始三门文化课全在外面补习,整个周末都在外面赶场子。换句话说,小姨一家的周末,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带着表弟去上课的路上。
来到杨刚家后,听着杨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完全颠覆了小姨之前对孩子的教育认知。
杨刚绝对属于散养型,从小是被父母拖大的。上幼儿园后,经常是最后一个被接回家。一到周末,杨刚爸爸就骑自行车带着他四处转悠,给他讲古城历史,带他品尝传统手艺,杨刚就是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的。
小姨似乎明白了,长期以来对表弟的严要求、高标准,已经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很深的伤害。小姨的严要求,我在表弟小学时见识过一次。一般对表弟的要求是95分以上,一次英语考了92分,逼问表弟为何错失3分?整晚家庭氛围都是阴霾,我都待不下去了。
让孩子学会选择与承担
记得有一次家庭聚餐,表弟放学回来直接去了饭店,开席没多久,我就看见小姨在训斥表弟。原来是表弟把学校发的英语习题册给弄丢了,今天的作业写不成了,表弟已经很着急了,加上小姨的不满,看着他满脸通红,急的一头汗。
学校可以选社团课,小姨要报帮助学习的文化课,表弟想报自己喜欢的航模课,为此也是闹的不愉快。
叛逆期的孩子真是不好沟通,小姨让他背英语单词,表弟就抱着语文诗词看,让他刷数学题,他就写试卷,反正没有一点省心的时候。
父母都是出于全方面考虑才做出的决定,而孩子往往总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但是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父母都忽略这个初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这次暂住同学家,小姨和姨夫经常电话与杨刚父母沟通,学习他们放手教育的模式。好比丢了习题册,杨刚爸爸说“我们家小学就丢过,给他重新买一本,之前的作业让他自己补回来,从那以后再也没丢过了。”
而在选择问题上,杨刚的爸爸说:“我就告诉小刚一点,选择容易,坚持难,选之前要想清楚,半途而废肯定不行。”
学习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诱,是让孩子明白为谁而学习?也许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联想起电影《老炮儿》里的晓波,看老爸也是一万个不顺眼,父子俩都不能好好说一说话,见面就是吵。而老爸为了救他,做了很多努力,最终,儿子理解了老爸的用心。
事实说明和叛逆的孩子交流,一味的说教没用,反而使人反感,产生更大的逆反心,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