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关乎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作风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牢牢抓住作风建设“关键少数”,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钥。
一、“关键少数”是作风建设的“定盘星”,其示范效应决定整体成效
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党员群众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为民情怀,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担当精神,正是“关键少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生动写照。反之,少数领导干部搞“一言堂”、耍“特权风”,不仅损害群众利益,更会带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从这个意义上说,抓住“关键少数”,就是抓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只有领导干部带头严守纪律规矩、践行群众路线、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二、“关键少数”面临的作风考验更复杂,自我革命需刀刃向内
身处权力中枢和决策核心,“关键少数”往往成为各种利益集团“围猎”的重点对象,面临的诱惑更多、考验更大。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有的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把“公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热衷“面子工程”“政绩表演”;有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破坏党内政治生态。这些问题警示我们,“关键少数”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严格的标准推进自我革命。要主动对标党章党规,常掸思想之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健全机制、强化监督,推动“关键少数”扛起作风建设责任
作风建设既靠自律,也靠他律。一方面,要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关键少数”在作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将作风建设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以“责任清单”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要织密监督网络,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合力,紧盯“关键少数”决策审批、选人用人、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关键少数”在改革创新中担当作为,既防止“乱作为”,又避免“不作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关键少数”的责任须臾不可懈怠。新征程上,唯有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才能持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以优良党风政风凝聚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