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翻箱倒柜要找一份2008年的工作资料,再次翻开那满满一大箱子工作笔记和重要资料,06年和04年的资料走进视线再也走不动了。想起了一个公司、一群人,想起了那些岁月的点点滴滴,那一段时间每天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多很多学习机会,回想那段时光让我真正理解到“公司=学校+家+舞台”。也再次让我感悟到那段经典:
你把公司当家庭,TA就温暖你; 你把公司当机会,TA就成就你; 你把公司当平台,TA就锻炼你; 你把公司当舞台,TA就绽放你; 你把公司当学校,TA就改变你。
有一个公司叫HN公司
1998年成立在南京市某开发区,赶上了大好机会,实实在在的享受了开发区的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土地购置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成立的这一段我缺席了,后续的配合审计和公司修志工作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到这一段的概况和背景。
2002年公司实体化运作,从公司各个部门和分公司抽调人员组成,并先后成立了几个分公司和子公司,这一段我有幸参与到筹建策划、机构设置、人员招聘及企业重组带来的系列公证、工商变更等公司成立、重组的各项工作。
2008年由于外部环境变化,不得已公司再次人事重组。上次重组是做加法、这次重组是做减法。
2012年我工作调整离开了让我成长成熟的公司,很快公司完成了使命,办理了清算注销手续。
独立法人单位不管大小,都要独立面对地方、工商、税务、人员招聘、资质和协会等单位业务,更多的理解公司法、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对的!还要独立面对官司,那段时间,被告席和原告席都坐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成长更多的是靠探寻式得到的,一部分是探寻了公司内的前辈,无意中把前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传承;一部分是通过向书本和外部同行案例学习到,有目标的学习是高效的。这大概也就是小时候父亲常说的学习借助:有字的字典和无字的活字典。
联盟思维做企业。
人员从各单位和分公司抽调,对于新的工作该有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状态呈现?大概是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没有实现的闪念做出部门和自己的工作,还有一点值得传承的是配合工作中每人都主动多半步和相互提醒。如果要总结出理论工具支撑,貌似头脑风暴、隐性知识显性化、联盟思维、目标树、决策树、领导融合会……真的用了很多工具和理论。再回顾的体会就是我们做了但不知道理论支撑是什么,知道理论支撑后对照理论再精进和完善借鉴在日后的工作中。
那时候还经常能够做到的是眼里有活和频频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