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休息的时候,有电话打来,看到熟悉的尾号,犹豫了一下我还是接听了。
为什么说看到熟悉号码还犹豫要不要接听呢?前段时间就没接听,因为没有意义,浪费时间,鸡同鸭讲。
且听我细细讲来。
五月份的时候,接到一个女士的电话,是寻求帮助的。
她说自己50岁,儿子15岁,结婚晚,丈夫在儿子9岁的时候去世了,她在银行上班,工作很忙。孩子厌学,她很烦恼。
我跟她说那需要见孩子,跟孩子聊聊看是怎么回事。后来她没带孩子找我,也或许孩子不想见咨询师。
九月中旬的时候,这个女士又打来电话,说儿子在家,前几天在学校被老师打了耳光,不上学了。求助帮忙给孩子疏导,让孩子上学去。
孩子只愿意在电话里沟通,不见面。那好吧,晚上下班,跟孩子在电话里聊聊,聊的挺好,这个妈妈很开心,第二天早上说,儿子情绪明显好转,老师太厉害了,要送锦旗。
我说不必了,也不要高兴太早。因为通过了解,这孩子问题已经有至少两年的时间。
上半年她给我打电话以后,就把孩子送到铁岭一家特殊学校去矫正了。
九月份开学后,她把儿子领回来送到原来的学校,因为办理的休学,她儿子又复读了初二。
初二是八月中旬就开学了。正常家长思维,既然让孩子回家读书,应该提前回来,做好准备,按时上学。
人家妈妈怕浪费特殊学校交的费用,待到八月末,开学两周后,九月一号才回家上学。
按说孩子初二上半年课程学过,如果能坐住板凳听点课,也是能跟上的。
上了半个月课,老师检查作业孩子有的没写,女老师给孩子打了耳光。
妈妈说,孩子正好借故不上学。
这个挨打问题我问了孩子,孩子说不赖老师他也不恨老师,他当时的态度也不好。
不管怎样,老师打人肯定不对,孩子也没像妈妈说的,留下什么心理创伤。
原因很简单,他只是不想上学,在教室坐不住了。
在铁岭的特殊学校半天体能课,还有传统文化教育,下午一点点的文化课。主要是矫正各类问题少年。
跟孩子聊了几次,也听妈妈说了很多。发现不仅孩子存在问题,妈妈的问题更大。
如果妈妈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改变自己,孩子的问题也改变不了。
当时跟孩子正式聊了三次,网络通话,跟妈妈是电话沟通。
妈妈在银行做柜员,作息时间紧。孩子出生后,是送到保姆那儿照顾大的,因为她忙。
大了点,送个体幼儿园长托,小学长托。答应孩子早点接他,又不兑现承诺。说话不算话。
反正孩子有托管的,她可以安心工作,不用操心孩子。
初中以后她自己带孩子,初一时情况不太了解,初二就开始厌学。
她对孩子溺爱,没有立下规矩。孩子成长阶段,都是托管出去,为了自己省心,怎么都行。
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很好的陪伴,给孩子很好的影响。
小时候哄孩子只要不哭就行,大了呢?烦恼多了,问题也多了,才想解决,咨询师也无能为力。
现在孩子问题已经是很严重了,在家里不上学,不按时吃饭,不出去接触人,给玩手机就玩不给玩就在家呆着,回避社交。
她怕儿子抑郁,怕他得精神病。她急于让孩子走出去,不管上学也好,做什么也好,不能在家这么呆着了。
她又想把儿子送到铁岭的特殊学校,反正再去不用交费了,在那里孩子有人照顾,她也放心。
问她,把孩子送过去待到什么时候,那个学校是能教孩子一技之长还是毕业分配工作呀?
她哑然。她考虑的是,孩子在那个学校,跟老师说,能给他安排个职务,培养他自信心。
那是特殊学校,可以给他便利,但能在那里过一辈子吗?到现实社会环境,谁会特意给他这样的机会?如果落差太大,内心冲突是不是越来越大呢?
这些都是她没想过的问题。孩子有人管,她不用操心,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了。
她又想,把孩子送到市里的封闭学校,孩子还是不愿意在里边呆着。她无奈,带孩子回来了。
又打算明年送孩子到长春什么技术学校,但是得三月份。
我不知道半学期的时候,有什么学校招生的?!
她又说,不能再请假了,那会被辞退的,没了工资收入,他们就没法活了。
跟孩子二姑商量,把孩子送农村学校,过一年初中毕业再去技术学校。
没几天,那男孩突然微信找我,说他妈妈和二姑说他抑郁症。
我马上联系他妈妈,他妈妈说在农村呢。儿子说好上学的,又不干了,就要在家待着。妈妈很气愤,也很无奈。
总是反反复复,妈妈反反复复,也别赖儿子做事反反复复。
妈妈做事只管眼前,消停一时是一时,有问题再说,没有长远打算。
总是把儿子推给别人,很显然推不出去。
再以后很久没消息。这不,昨天中午的电话,这对母子又打来了电话。
目的是让我成为判官。帮他们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