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始
有个词叫“鼓励”,它是如此的稀缺!
估计是人都会感同身受,对于进化后的物种而言,那种体会是时时刻刻的直播啊!“猪脚”的感觉就是好吧…
所以,珍惜当主角的时刻,融入它,超越它,就会“聆听”得到最真实的自己。
先引入小故事大智慧:
1/给和尚卖梳子
2/给非洲人卖鞋
3/挑水和修渠引水
大家看到这老掉牙的故事就是知道要说思维啦!确实是!你猜对了,就是思维的不同注定了结局的不同。
对自己而言最近感受特别深的是这个挑水和修渠的故事!因为在平时涉及到类似话题时,涉及的成人都是一致要挑水喝,这些也潜意识的融入了对孩子的教育,无形中也就造成了孩子在原生家庭的思维固化,这些一旦形成会很难破除!甚至周而复始代代相传,除非有一代自我重塑成功!
在战友文章里看到的小故事。场景“出租车上,黑人司机,白人母子”。三人的对话让我们唏嘘不已“儿子:妈妈为什么叔叔的肤色跟我们不一样?母亲:肤色不同跟地域有关系 ”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下车的时候司机坚持不要钱,可能你就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啊!谁都不知道一个观念的传递让黑人司机感动不已,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当时我的母亲也和您一样这样回答我的问题,现在的我一定做的更好”,深有同感,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达人,她不懂的去欣赏别人,因此也给自己的人际关系抹上了不可抗拒的阻力,无可厚非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特别好的人对人的好不求回报,一辈子拿出了10分的好对别人,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我们进化后的人都知道,这会直接产生抱怨,负能量爆棚,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从小在邻居们眼里那是相当相当棒的孩子,现在回头想想,想不起母亲对自己的一点称赞,以至于自己成年后也不懂的去夸人,感觉有阿谀奉承之嫌,对喜欢/欣赏/爱的人都会选择默默的支持,这为交际关系蒙上了一层铁皮,没有高温是很难融化掉的。经过脱胎换骨的抽经剥皮的过程,这层皮算是不存在了,终于从自己的“囚徒困境”里迸发了出来!然这依然是一条很长的路!
所以现在逮着机会,就会表达自己的赞美和欣赏!虽然自己依然还有很多的bug需要修复,值得庆幸的是至少已经开始了!
鼓励真的很稀缺,儿时缺少鼓励和赞美甚至怀疑母亲是否爱我,相信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达成很多的共识!儿时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总是表扬的对象!而在冷冷的家庭氛围里也形成了我冷冷的性格!不会爱也不会表达爱!慢慢的对于表达这个最基础的语言也形成了障碍!
冷,代表着与笑/爱/美,这些最美好的事物远离!
还好,自己已经及时止损,2018我的宣言就是温暖/爱/美
继续说说这次本文的由来
最近与我的“格格不入”的朋友交流多一点,我着重讲两点其它都略过,这里没有对错,也没有抬高自己贬低朋友的意思!纯属直播猪脚的画面对比!
场景1:关于投资的话题!
我提到长期的重要性,复利的重要性,得到朋友的不置可否,最后朋友甚至带着情绪回击了我!我静静的当了一次观察员,我知道自己对于现状是无能为力的,也没想着去改变任何人,只是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却引发了朋友的诸多不适!有时真的问自己这样好吗?最重要的依然是践行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就好!只有自己做到并且做好了也许才有能力去影响她人!默默践行才是真理!…默默的照镜子去!
2/瑜伽动作
站立/下腰/头与弯下去的身体完全与腿部贴合
最近值得嘚瑟的是冥想的坚持和扎马步的初见成效虽然很短时间,但是连续每天持续很开心的做这一件事我就感觉成了一大半,在朋友面前嘚瑟时,朋友没有说一句“(⊙o⊙)哇!你好厉害”,相反,是对比曾经她小时候大院里的一个老爷子做的如何如何好表述了半天!哈哈哈哈!在每次我们交流的时候总会遇到类似的场景,朋友总是要证明别人做的如何好!而从不会去赞美你或者自己能否做到,面对这个场景,就像播放电视画面,这其实是多数人所持的观念的。在几次“纠缠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是在干嘛!马上止住话题,与朋友说明“我才刚开始,我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自我肯定,不受外界感受,打破自我批判意识)”,然后朋友也马上迎合到,确实是这样!看!这就是交际!虽然很浅显但是时时让自己清醒!
说到瑜伽动作是朋友提起她的一位顾客,如上所述,我站起来我说我也可以,脸颊紧贴腿部并且轻轻松松,没想到空中飘来一句“人家身体都是紧贴腿部的”我那莫名的情绪就跑了出来,不过还是压着,说道“我的后背是弓着的吗”“嗯,是的”(这是朋友言外之意,依然是肯定别人,眼前活生生的朋友的好视而不见),我说,“我这已经很好了吧,我这是自己练的,都没有去瑜伽馆呢!人家50岁的大姐美女有钱有闲在瑜伽馆练了多少年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前提条件的”,朋友附和道“也是”。
其实朋友自己,后背很是僵硬,多次提醒她练练后背,简单的瑜伽动作有时很有效,扎马步就更别提了!其实说这么多也许也有点吐槽的意思吧!但更多的是自己不断的能抽离出来,希望慢慢的在大事上也能站在高出自己的认知去做出正确的分辨!
对外界,你来,我欢迎
对内 ,你走,我不送!
结束7:37
4/28草稿
5/0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