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人类简史》在书架上呆了有段日子,《未来简史》都出了,我还没看。
我在等热度过去,不追热点,似乎成为我对社会叛逆的方式。
这一翻开,真让人大开眼界。正如前言所说,这不该是一本历史书籍,而更像是哲学书籍。书中包罗万象的学科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与进化史。今天开始,让我们跟随以色列大神尤瓦尔·赫拉利的视野,看人类的进化。
在历史的某个关键节点,人不是唯一的人。
当时并存着好几种人类,但差别却不在种的层面,即不是黄种人与白种人这种可以忽略的差别。有点介于属和种之间的味道。重点是,相互之间是可以通过有性繁殖遗传DNA。就像腊肠和苏牧的感觉。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人类没有存活下来?
科学家有两个猜想:一个是融合论。认为其他人类通过繁殖被融合到了智人中。通过DNA比对,发现我们体内确实有少部分其他人类的DNA。
但这不足以说明问题。一方面是比例太少。另一方面,从人的动物性来看,一般都会排斥异类,一个红嘴鸟的群体出现一只绿嘴鸟,它极有可能找不到老婆。在学校,一个古怪的人常常会成为校园暴力的对象。
《三体》里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发现一个外星生命就必然会将其摧毁,否则就会被摧毁。也不过是将这条规则推论放大到宇宙中。
因此,第二个猜想可能更符合实际:毁灭论。可以说,除了个别智人与其他人类进行了杂交。其他的基本上以“种族屠杀”的方式将其他人类灭绝。
灭绝的主因当然是对资源的争夺。辨喜说,人一出生于世,便参与了这个世界的争夺。存在即虐杀。
这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智人与其他人类相比到底厉害在哪里?
有科学家认为是智力差距。但从头颅来看,各人类之间的脑容量相差并不显著。
有科学家提出,很可能是因为语言。更准确的说,是使用语言的方式。并不是说其他人类没有语言,都有语言,但智人有一种独特的使用方式——讲故事。
人类学家罗宾·顿巴提出了一个数字:150。网上常说表示一个人朋友的极限,因为个人只能维系这个规模的社交关系。更深的含义是,数字150是一个稳定社群的上限。
这样,就可以反推出部落的规模。也就是说,部落人数只能维持在150人上下。但是,智人例外。原因就是会讲故事。
但我们知道,很多组织都不止这个人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靠什么来维系运营?这是因为,人们相信着同样的故事。可见,尤瓦尔·赫拉利对故事的定义更加广泛,故事也被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两年关于故事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莫不是从这来的?
一场战斗之后,人类回到部落,战胜部落狂欢,战败部落沮丧。而智人无论胜败,喜欢围着篝火,传诵战争故事。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差异,让战斗经验在智人中得以代代流传。
于是,在其他人类依赖于身体和直觉作战的时候,智人已经可以依赖经验。也许智人的战斗力远不如其他人类,但依靠团体配合,他们可以像围猎动物一样屠杀其他人类。
如今,故事仍然是整个社会的核心。
尤瓦尔说,将一个公司的人员和资产全部剥离,这家公司仍然存在。因为人们相信共同的故事,法律条款所规定的故事。莫汉拉比时代相信,人有三六九等,儿子是父母的财产这样的故事。美国人相信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故事……
可悲的是,人不能自由选择你所相信的故事。我们出生,在拉康所谓的“镜像阶段”之后,我们就会被故事所包围,并开始接收故事的影响。“大他者”,开始发挥他的神力。
为了维系社会的运作,统治阶级总是让故事变成真实。尤瓦尔总结了他们使用的方法:坚持说它千真万确,坚持在所有教育上保持一致……
突然就觉得瘆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