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者荣耀上了热搜,腾讯公司祭出最严游戏管控,青少年每周五、六、日晚上8:00-9:00才能登录玩游戏,憋了一周的孩子们蜂拥而上,导致服务器奔溃。这样的管控措施我以为不是最佳,极有可能引发不少家庭冲突!固定时间+固定时长的设置还不如固定时间段+固定时长的设置。比方说,周五、六、日8:00——21:00,累计时长不超过一小时。当然腾讯这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我这里仅仅是专业讨论。
此处讨论不考虑孩子用成人账号登录。
此处也提醒腾讯公司赶紧将服务器扩容,否则不少家庭会因此鸡犬不宁。孩子游戏玩得不爽,自然容易引发负面情绪,带着负面情绪去学习,效果地球人都知道。如果孩子将不满表达出来,说不定还会引发一场世界大战。
游戏管控的最终目标是“管是为了今后的不管!”“管”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今后可以不管”才是目的。目标的理想状态是“拿得起,放得下,拧得清”,“拿得起”就是在允许玩的时候,父母就爽口答应,不要有条件限制。“放得下”就是到点了孩子不会叽叽歪歪,赶紧收官。“拧得清”就是即便按照约定可以玩,孩子却能因为有些重要事情可以选择放弃玩的机会。
从我多年的咨询经验来看,最好在青春期之前就有明确的家规,多年执行下来,孩子养成习惯,后面一般没有问题。反之,之前没有形成规矩,进入青春期,有了剧烈冲突之后,启动家规的执行,会有较大的阻力,做好任重道远的心理准备。
无论从理论还是经验上来看,锻炼孩子的自主性,绝对不是固定时间点、固定时长的约定最有效果。比方说,每天只在晚上8点半到九点可以玩半个小时。这里就看不到自主性,只有刻板。如果你家孩儿这会儿写作业的状态不错,继续写上一个小时就能写完,可是到了游戏时间,怎么办?不给不合适,给了又打断了良好的状态。而且,这样刻板的游戏时间管控,经常会与生活事件冲突。比方说,与亲朋好友聚餐,孩子就会时刻惦记游戏时间,因为不想错过,往往就要打断、破坏和谐的氛围。
而给予固定时间段、固定时长的约定就能锻炼孩子的自主性,找到掌控感。比方说,早上8点到晚上九点之间,允许孩子自主选择某个时间玩游戏,时长不超过半小时。这样的设定,让孩子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感受更佳。其次,可以规避与重要事件的冲突。人类很在乎自主性和控制感,没有自主性就没有自我感,没有控制感就让人感觉不可控,易引发焦虑。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关于控制感的实验,它对人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Langer和Rodin(1976)以一家养老院的老人为被试,研究控制感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老人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老人,院长告诉他们:“我希望你们在我们养老院能花时间去想一想,你们能够决定的事情有哪些。比如说,你们可以负起照顾自己的责任,并设法使这里成为生活的乐园。你们可以决定自己房间的摆设,安排自己的时间。如果你们对这里有什么不满意,就应该发挥影响力去改变。这里有许多事情是你们可以决定的,你们也必须思考这些问题。”院长接着告诉他们,下个星期会有两个晚上播放电影,由老人们决定在哪两个晚上播放。最后,院长送给每个老人一盆花作为礼物,并告诉他们有责任照顾好这些花。
对另外一组的老人,院长的讲话内容相反,他告诉他们:你们不需要自己安排在养老院的生活,希望你们能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下星期会播放两部电影,时间已经定好了,你们可以前往观看。同样送给老人相同的花,但却说护士会帮忙照顾这些花。
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老人比对照组的老人活的更快乐更积极,并且老人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在院长讲话18个月后,实验组的老人中有15%死亡,而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0%。通过让老人决定何时放电影和让他们照顾一盆花,极大的提高了老年人的控制感。对这些生活受到限制而觉得无助的老人来说,一个小小的激励对他们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回到现实层面,为何我一再告诫一些家长不要让学习填满孩子所有的时间。没有留白、没有自主选择的时间、令人窒息的生活很快就会毁掉孩子。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