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情绪迷雾,实现情绪自由,大家好,我是张维扬。本课程由武志红心理和看见心理联合出品。
今天是我们的第29课,实际上是我们的课程内容的最后一课,因为第30讲是我们的总结和答疑的部分。
上一讲讲了情绪和语言的关系之后,那么今天我们要聚焦在到底如何用语言去表达我们的情绪。
在前面的十八到二十课我们也提到了,当我们产生某个情绪的时候,他一定在三个方面有所显现,除了情绪本身之外,它还会通过我们的身体以及当事人的念头来展现。
所以我们这一讲的用语言表达情绪,就是指在这三个方面用语言去表达。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如何用语言表达情绪在身体上的投影或者说反应,我举个例子,比如你说我现在感到非常的紧张。这当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了,但是紧张这东西在身体上是如何反应的呢?
这个时候我们鼓励你去观察身体,可能你会发现你心跳加速,咚咚的在跳,如果你觉得咚咚跳还表达不是特别的精准的话,那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冒出一个意像,比如说小鹿乱撞。你看小鹿乱撞就是一个意像。
意像能够很好地把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去想法通过这个方式去显化。我们就可以层层深入去表达情绪在我们身体上的投影。
再举个例子,比如你说我心里难受。好这个时候要你去体会到底这个难受在身体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你可能就会说身体很堵。进一步地去了解是一个怎样的堵呢?你可能就会说这个心上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要注意心上压了一个大石头,这就是一个意像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个语言。其实就是细化这个意像。比如石头是多大的啊?什么颜色什么质感啊,这样的慢慢地就可以精准地表达情绪在身体上的投影。
把原来的难受变成堵,堵变成压在心上的石头,在慢慢明确石头的形状和质感,其实这样就能越来越清楚情绪在身体上的感受。
其实我们表达情绪在身体上的感受到时候,已经对我们了解自身的情绪起到了一个根本性的稳定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身体是情绪的大本营。
接着呢,我们还要表达这个地面的部分,我们说身体是根本。那么地面的部分就是我们的情绪感受。
当我们无法描述情绪感受的时候,同样的可以将这个情绪意像化。
举个例子啊,比如说你是因为考试而紧张,或者是因为初次约会而紧张。
考试和约会是两个不同的情景,那虽然是紧张了,但是紧张得这个具体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同样是高兴,也是不一样的啊。是像发了一笔奖金的高兴,或者说是好不容易抢到一张你的偶像的演唱会门票的高兴,而这两者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要首先得把它具象化。这个意像可以使得一个比较笼统的抽象的标签式地描述情绪的词语,更加精准的定位到我们的实际地感受到的情绪中去。因为我们情绪的种类是有限的啊,我们说情绪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而我们的意象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说我们发同一种情绪可以跟各种各样的事情关联,但如果我们只是空洞地表达情绪的种类的话,就没有办法很准确地去表达我们的情绪了。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除了情绪的种类,我们还要尝试去表达情绪的强度。
比如我们很多人都会说高兴死了,吓死了,这样一类口头禅是吧,其实这个死就是在表达一个强度,一个极限。
但是你说你高兴死了,吓死了的时候你死了没有呢?其实你并没有死,就说明它是一种夸张,并没有达到你所说的强度。
比如说,你第1次去听一场音乐会,带给你的感觉非常地震撼,让你感觉到很兴奋,然后你说我现在非常的兴奋,那么这个非常在你的人生体验中,他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通过比较可能你就会发现你现在是很兴奋,但是呢,如第1次见到大海的时候那样的兴奋。
这样你就可以把你的体验在你的经验中精确地定位。
这种定位有什么好处呢?
实际上这也有助于了解你自己。如果你总是很夸张地描述你的情绪,其实你并不能区分各种相似的感受在你身上的细微差别啊,实际上这个东西就使得你的情绪的表达模糊化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一般可以比较客观地用语言表达身体的感受,比如说我现在心跳加速了,手心出汗了,或者身上的哪里不舒服。但是呢,有时候我们在用语言表达情绪的时候啊,会觉得自己的这种情绪是不应当的。
比如说你在表达上台演讲之前的紧张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啊,因为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评判,觉得哎呀我不应该产生这样的情绪,我紧张了,那就是不大气或者是不勇敢。
但是这种评判和尝试去处理情绪本身它就会放大你的情绪,相当于给你又额外地增加了一个负担。
所以说越不想紧张的人他就越紧张,因为他老是对抗自己的紧张,这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抗拒,即使认同。
如实地用语言去描述和表达你的情绪,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可能也是最快的一种处理。
这里说的处理是指它更加容易纳入你的意识体系,也就是说你的意思能够去理解它,能够去看见它,从来就能够影响它,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点。
除了直接表达身体上的感受和情绪本身之外,我们还需要用语言去表达脑海中的一些念头,一些意象。
这个时候我们同样应该不加处理不加评判地把念头表达出来。
这当然不是鼓励你不分对象不分场合的直接表达你的念头,比如说你非常痛恨你的老板,甚至闪过恨不得把办公室烧掉的念头,这个时候不是鼓励不是让你对着老板把这句话说出来,但是呢,你自己要非常清晰地把这个念头对你自己表达出来,什么意思?
就是你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脑中升起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就是我想把办公室给烧了,好,把办公室烧了,这个本身就呈现了一个意象,也就是说已经把你的这个感受意象化。一个画面。
但是呢,你不需要对这个意向再评判了。比如说我怎么能是这么暴力的一个人呢,或者说伤了以后要坐牢,其实这些都属于对意向的处理啊,这种处理对情绪的表达就是一种扭曲,我们不需要这样。
因为我们觉察念头或者表达这个念头本身并不是为了要实施这个念头,恰恰相反把这个信息和能量流动了之后,其实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去做了。很
因为很多冲动的行为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冲动杀人的。他正是因为中间缺乏这样一个反馈,他并没有发现他升起了这个念头,然后这个念头很快地控制了他的身体。
所以我们说冲动就是魔鬼,这个魔鬼它阻止我们去觉察念头,怂恿我们不假思索地直接按照这个念头去行动。
而真正有伤害的是实施的这个行动,而念头本身不会有伤害。
所以说所有的冲动行为都是因为缺乏这样一个自我认知而造成的,其实我们对自己充分表达念头之后,其实就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这个意象所承载的信息,比如说想把房子烧掉,说明他有非常大的怒火。一个情绪是怒火啊,然后那个意向是烧掉房子,其实更真实的那个去烧房子就是它,它是一个意向性的表达。
所以说用语言描述念头本身,就是在帮助我们进一步地把这种情绪语言化,以便于我们自身去理解我们的情绪。
当你看到这些念头之后,你就会明白,原来你冒出的这个念头是在表达你的情绪,而你表达这种情绪的方式是通过这种念头里的这种行为。
所以当你完成了这一系列的表达之后,既能够让我们对自己当下的情绪、感受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呈现和理解,就没有产生任何外显的有破坏性的行为。
现在也许你已经发现,我们刚刚说的所有的表达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当你无法直接表达感受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将它意象化或者具象化。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刚刚说了,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表达感受情绪本身以及念头啊,这样逐步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他们往往是一体的,比如说当你产生了一个要烧房子的意向的时候,你会发现身体是有反应的。你会紧张,你的拳头可能会握紧啊,然后这个时候你可能产生新一轮的身体,感受、情绪及念头,所以当你经过了多次的觉察和表达后,你的情绪就变得充分的意识化了,这种意识化的终极就是语言化,长此以。你就加快了自己的情绪流动并且帮助你了解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以及了解了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你一般会产生什么样的应对,也就了解了你的应对模式和策略。
好的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下节课就是我们最后的课程总结了,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