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业利润及净利润
不考虑投资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的话,收入减去各类支出,就是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一家公司的核心利润,是持续竞争力的体现,是利润表上需要重点关心的数字。营业利润加上主营业务以外的收支(营业外收支占比大的公司,一般要警惕,都是些不让人省心的货),便得出了利润总额,缴清所得税后,剩下的便是净利润。
2.合并报表
值得投资人关注的货币资金数据,不是股份公司本部的数据,而是合并报表数据。合并报表展示的,是公司本部及其下属子公司合计控制着多少货币资金。至于多少放在股份公司本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里),多少放在子公司账户,那只是一个内部划拨行为罢了。
3.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关系
现金流量表负责展示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科目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变化过程。
4.对货币资金的分析
货币资金需要与短期债务及经营需要相匹配。与短期债务的匹配情况,代表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经营需要的匹配情况,代表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力。货币资金过小,则可能代表偿债能力不足,或者经营中捉襟见肘。货币资金过大,则代表资金运用能力较弱,或者可能资金性质有问题。
依据以上原则,实践中投资者要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1)货币资金余额比短期负债小很多;
(2)货币资金充裕,却借了很多有息甚至高息负债;
(3)定期存款很多,其他货币资金很多,流动资金却严重缺乏;
(4)其他货币资金数额巨大,但没有合理解释。
以上状态中,情形(1)可能代表公司有短期偿债危机,情形(2)(3)(4)则意味着貌似充裕的货币资金,可能存在虚构、冻结,或者早就被大股东占用,只是在报表日前几天回到公司账上,过后又会消失。
5.增值税
凡是涉及增值税的企业,应收票据、应收款项和收到的现金里,都包含代税务局收的增值税。因而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费科目里,也包含代收的增值税。但利润表里的营业收入,是不记录增值税的。在计算他们之间关系时,不能忽略了增值税。
6.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全部由银行承兑汇票组成,证明企业地位强势,产品抢手。反之,如果里面有大量的商业承兑汇票,则说明企业采用相对宽松的销售政策。
如果一家非金融企业报表里有与正常经营规模不匹配的应收票据,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是在票据市场当炒家,也算是不务正业,投资者需要对其提高警惕。
7.应收账款的陷阱
如果一家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增长幅度超过同期收入增长,应收账款回款速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往往预示着两种可能:公司临时放宽了信用政策,加大赊销力度;或公司提前确认收入甚至虚构收入。
另外,如果公司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比较大,且有很大部分(如超过三成)是一年以上应收款,此种情况下,投资者就需要警惕公司收入的真实性。
财报数据的分析,要结合公司的商业模式考虑。如果一家众所周知先款后货或现款现货的企业,没有应收款或应收款很低,当然是极好的。若是产品名不见经传,市场竞争激烈,同类替代产品多如牛毛,居然也没有应收款。那会是什么情况?收入造假!
8.现金,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
一家企业有销售发生,要么收了现金,要么收了票据,要么就变成了应收账款。总体来说,就公司经营稳健度和产品竞争力而言,从优到劣,可以排序为现金、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
9.计提坏账比例
坏账准备是需要从当年利润里减去的。计提越少,意味着企业当年将会产生出更多的“利润”。如果你关心企业利润的质量,那就必须关心公司的计提标准。一般来说,计提标准越严格的公司越值得信赖。
虽说计提标准越严格的公司越值得信赖,但如果公司的标准一贯宽松,突然严格,也可能是破罐子破摔,意图“洗大澡”做低增长基数,或为了次年转回坏账准备、美化利润表打算;同样,一贯严格,突然变得宽松,美化当年利润的意图也很明显。请投资者牢记:公司改变会计政策(含会计估计)是大事儿,遇见这种情况,一定要打起精神思考原因和影响。
强调一句,报表里汇报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数据,都是已经减过坏账准备后的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