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从不同的写作方法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比较简单。
今天在上最后一组课文的时候,问道:“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位学生起来说了一个词“节俭”。这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是我一下子就否定,回答“节俭?是节俭还是吝啬呢?”一下子就把刚才这位同学的答案否定了,并且让她陷入了一个难堪的地步。后面我又问“作者对严监生的描写是褒义还是贬义呀?”然后学生回答“贬义”“所以现在你们觉得是节俭好还是吝啬好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吝啬!”这样的课堂意外回答其实是很考验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但是我直接否定了这位同学,而没有给她一个引导,也没有给全班同学一个思考的空间,只想着快点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好进入下一个环节,用上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但其实答案就藏着这选择题当中,藏在我富有暗示性的话语当中,并没有教会学生怎么思考,变相地将正确答案让学生整齐划一地说出口。
再上一次这堂课我会选择这样上:
生:我觉得严监生是一位节俭的人。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在临死前还在惦记着油灯太费油了,说明他很节约。
师:他这么节约是为了什么呢?前两天我们学了方志敏写的《清贫》知道了他节约是为了天下人民的幸福生活,所以过着朴素的一生。而严监生呢?
生:我想是为了他的后代能学习他的节约的品质,不要乱花钱。
师:好,来看看一段资料(严监生家里很有钱,和严监生病死前舍不得买人参,舍不得给自己的孩子卖猪肉吃的片段)
师:从这两段资料中你看出了什么?他节俭吗?
生:他这么有钱却舍不得给自己花,也舍不得给自己的孩子花,却任由这些大米在仓库里发霉,我觉得他这不是节俭了,是守财奴。
师: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
生:小气、抠门、吝啬
师:学到这里你还觉得他节俭吗?
生:不觉得。
师: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词有褒义词和贬义词,对于作者想要赞扬的人会选择用褒义词,而反面人物就会选择用贬义词来形容他。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吗?
借助资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这是给我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谢谢这位爱思考勇于说出答案的同学,给我生成了一个新的教学资源,我知道了下一次面对同样的回答该如何冷静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上课少用反问句,少用选择题,不急着公布答案,关键是倾听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的思考,备课多备几种可能。
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读的时间也太少了,怎么训练学生读,怎么找到读的时机,怎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是我的弱项,也是我要去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