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人也变得颓废,昨天上午睡到九点钟。人性总是懒惰的,这话一点也不错,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侵蚀你的思想,特别是在没人监督你时,很难保持住一些行为。因被拒的次数多了,已不复当初来深圳时的热情,虽然学会调解心态,但还是很难让自己不受影响。
如今一个人跑来深圳,估计没几天又要返回学校,去完成毕业论文之类的事。回想起在学校看书、跑步的那些日子,真是无比的轻松自在,可惜那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其实在我改变的那些天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忘记提到,就是“记账”,记下自己每日的行为,看看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然后去思考哪些环节可以去掉,哪些可以改正,提前安排每日的工作。后来,发展成将自己的行为细分到每时每分,严格按照计划办事,这样坚持了将近一个月。
几天前的晚上,和一许久未联系的高中同学聊天,互相询问对方的情况。他通过校招找到了一份工作,而我没去校招,想通过社招来找工作。却没料到社招难度这么大,遇到的挫折挺多的,仍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过有一点好处,在这求职的过程中,了解一些行业的水分,也知道任何行业要想出人头地,肯定会经历许多磨难。而我这次来深圳找工作,没找到工作,倒提前将今后的求职方向给确定,也算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刚来深圳时,我的求职意向是金融行业,但是大一点的金融公司不需要我这种外行的人,他们认为我的专业水平不够;但差一线的公司招我过去,又是拉人开户,我又不想干这样的工作。后来通过了解,其实原来我意向的岗位操盘手、分析师之类的,这些工作实际上很辛苦,没几年的沉淀难以有所发展,而且还需要机遇。这话可以推广到所有行业,既然如此,我为何不选择自己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这样才能干的长久。
结果这一选,就又多耽误一个月的时间,还好为自己找了些事做,开了个人公众号写文章,上知乎答题,很多时候是白天求职,晚上回来写作,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一些感想,到今天为止,刚好是一个月的时间。目前有家里作为后盾,经济基础暂时不用考虑,但是等到毕业后呢?可能就不太好意思向家里要钱。
渐渐明白,当初的一些高中同学的做法,他们选择的工作城市就是在自己当初读大学的所在地,或者回老家听从父母的安排,进入体制内生活。因为他们自己可以想象,类似于我这样年轻人跑出来闯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从零开始,将自己未来的生活交给了运气。但他们选择舒适,就等于放弃了未知的可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很难保持一往直前的气势,总需要自我安慰,我这就属于典型的自我安慰。没事,刚进社会的年轻人,谁又能不受点挫折呢?机会正在后面等着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