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当我走进影院重温《海上钢琴师》,依旧觉得好感动。
我选择的是下午2点场,整个影院没有多少观众,大家都慵慵懒懒地坐着一言不发,静静地等待电影开场,聆听麦克斯用低沉的嗓音,开始缓缓讲述1900的传奇一生。
1900年,“该死的”新世纪第一年。
一艘游轮上的锅炉工在富人舱的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他把这个婴儿视为上帝给他的礼物,并以时代之名给他命名:1900。
从法律上来说,1900是一个不存在的存在:他没有国籍,没有户籍,也没有任何亲人。更重要的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没有按照世俗的标准走——当他问什么是妈妈?养父丹尼告诉他,妈妈是纯种马,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赛马!
当他问什么是孤儿院?丹尼说孤儿院是一座监狱,里面关的都是没有小孩的成年人。所以当他听说麦克斯没有孩子时,他脱口而出“他们会把你关进孤儿院的!”
1900这样的身世,无论谁看来都很悲惨。但恰恰是这种奇特的成长氛围,让他拥有了最难能可贵的东西:灵魂的自由。
从小,1900就不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孩子——当船长指责他私自跑进富人舱弹钢琴是不符合规定的事情时,他一脸不屑地说:“Fuck the regulations!”去他妈的规则!
当麦克斯告诉他,所有船员都将钱押在他身上,赌他动动小指头就能轻松战胜“爵士之父”的挑衅时,他却被对手的音乐感动地泪流满面,问他能否也参与赌注,不过是赌对手赢;
当唱片公司的人慕名而来,给他录制了一张能让他成为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时,他却一把夺过唱片,说“我不会让我的唱片离我而去。”
他每天往返在欧洲到美国的游轮上,见证了无数人的美国梦和欲望,却始终对人们汲汲以求的名利、财富、美满的婚姻生活都无动于衷——他全部的热爱都在这艘游轮上,在钢琴上,在追求自由上。
看电影的时候,1900对新奥尔良的想象让我很感动,我想如果当时我身边有本笔记本,我一定会把这段台词记录下来,当我对世界感到厌恶的时候,就反复朗诵这段台词,然后让自己对生活重新充满热爱:
三月份你总能碰到那样的午后,至少你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枝,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脖子以上都消失了,你能在杰克森广场上碰到人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闯,撞到谁就问:“你家人呢。”
很那相信,一个从来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人,竟然能对陆地上发生的事情描述地这么优美、详尽。而我们这些每天身处其中的人,却常常对自己身边的世界熟视无睹。而这,也是1900不愿意踏上大陆的一个重要原因: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对1900而言,内心的安宁永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他的一生中,仅有过一次强烈的悸动,也仅有过一次想要走下游轮、走到他所陌生的土地上去的想法——那就是当他遇上那个女孩的时候。
这是一次非常短暂而美好的相遇,他思考了很久,终于决定鼓起勇气踏上陆地去找那个女孩。在跳板中间的时候,他只需要再往前走几步,他的人生或许就会大不一样。但最终,他放弃了,并且决定这一生,永不下船!
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我其实无法理解1900的选择,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陆地给了他那么大的恐惧,大到让他宁肯被满船的炸弹毁灭,也不愿意尝试走下船舱一步。
但再次重温的时候,我慢慢地开始理解他的选择与恐惧: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尽头。....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么过?我生于船,长与船,世界千变万化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有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在有限的钢琴上,我自得其乐,我过惯那样的日子。
当选择太多时,就等于没有选择;当世界太大时,就会失去自己的世界。而在这漫无边际的世界里,只有那些能被我们握在手里的东西,才能让我们感到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我其实很羡慕1900,对他而言,弗吉尼亚号和钢琴,是他永远能握在手里的东西,它们让他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性情与才华,他也因此而获得安宁与自由。
影片最后,麦克斯也被1900打动放弃了劝他离开佛吉尼亚号的想法。或许对1900而言,让生命的开始和终结都在游轮上完成,在大海里完成,是一个非常浪漫而完美的结局,他实现了他想要的自由。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拥有我能把握住的东西,实现我内心的安宁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