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别人说什么“舒适区”,却对具体理论不太了解,就上网查了查。
心理舒适区概念是由美国人Noel Tichy提出来的。图中的三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知识的等级。舒适区表示很容易就掌握的知识,或者已经熟能生巧的技能。心里处于一个很舒适的状态。学习区表示有一定挑战性,但是经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的,会有一点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恐慌区表示超出自己能力太多,努力学习也难以掌握以至于可能崩溃,因而会放弃学习。
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区”是最理想的状态,比舒适区更高一层让人容易有成就感,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可以转变成“舒适区”,且可以把部分的恐慌区转变为学习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的舒适区是你人为构想出来的让你保持安全感和免受不舒服感觉的边界。通俗的讲,舒适区就是一个让你放松,不受压力,不会引起焦虑的边界。
舒适区到底是好是坏呢?
从好的方面来讲,舒适区可以让我们获得一块让心灵保持安静的区域,让我们免于焦虑,心灵可以得到放松与慰藉,是一块不可缺少的区域。
但是从坏的方面来说,过于沉湎于舒适区又会让我们失去面对未知的勇气,敢于挑战的魄力,让我们畏缩不前,瞻前顾后。
这让我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正好离家不远就有对口的工作,这一干就是十来年。因为离家近,每天可以回家,因为工作已经熟悉了,很容易上手,所以虽然个人发展前景不太好还是很难再换工作。
因为在当地也很难再另找到更合适的工作。而如果去外地的话,老人,家庭,孩子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所以这几年就有点懈怠了,只是每天把本职工作做好,其余时间都用来刷网,消磨时间。白白浪费了几年时光,却没有任何进步。
对我来说去外地就好像步入了一个恐慌区一样,那我可以避开这个,从学习区开始。每天学习一点新知识,例如现在练习写作,可以从每天记日记开始,每天都坚持记录,容易操作又不会因为太难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