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经过多半天的思考和设计,课件和教案终于是完成了。但接着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这节课设计内容多了,自己也能够明显感觉到后面的时间安排有点紧。
在周六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时,我想到公开要呈现一个完整的上课流程,所以思来想去结合班里学生的实际生源情况,必须从基础做起。所以在准备过程中构思了四大大块:一是基础部分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二是对梁任公先生的介绍。三是整体感知,通过演讲的段落来品析梁任公先生形象;四是通过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内容来理解“热心肠”的含义。经过一上午的费劲脑汁和苦思冥想,终于把教案和PPT完成了,望着word文档上准备的细致教案,心里的那根“慌乱不定的弦”终于尘埃落定了。
可是紧接着问题接踵而至,突然发现做的幻灯片有26张,根据这些年去市,自治区听那些优秀教师的赛课、优质课都是PPT极少的,还有专家教师们点评时也时常建议说PPT要做到简而精,甚至就几张而已。这可怎么办,于是又开始了再一次的梳理。可以说是及其吝啬的又删减去几张。但是在这一次得梳理中发现,在教案中出现的有些需要内容和衔接语不需要我在教案中再出现了,因为心中已经有了表达。所以从写的很详细的五页教案,根据上课流把它程删减到了三页半。
此时对自己的小努力还是挺高兴的,但不久又陷入了沉思中,心里的不安和一串串的“怎么办”又开始如泉水般涌了出来,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躺在床上开始捶打着自己的脑袋,闭上眼睛半睡半醒的迷糊了一会,醒来时突然想到设计的这个流程定型了,但是一节课四十分够用吗?于是又快速起身坐在电脑前检查串讲预估时间,好了,真的是高兴太早了,把每个流程的时间预估了一下,发现少则用一个小时讲完。
开始陷入各种不淡定之中……坐在电脑前又开始重新修改梳理,但想到周一第一节课就要上课,所以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也不会提前去预习的,如果跳过基础字词和背景介绍,对这些孩子来说就是拔高一个高标准去讲,结论就是这堂课肯定会稀里糊涂的。思来想去,还是把准备的课件发给熟悉的两位老师帮我提点意见。过一会,微信消息来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说准备的内容很多,都面面俱到了。看到这一词时,我脑中懵了一下想到“完了”。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接着老师说,上了思路还是比较传统,缺少创新。于是老师给我建议了要么讲人物形象分析要么讲对“热心肠”的理解就好了。另一位老师的消息也来了,说“老孔(其实我岁数不大。哈哈,六年前我们一起进校的几位特岗教师特有的称呼,我们互相给姓氏前加个“老”字,一是方便记忆,二是显得亲切。),你准备的内容多了,一节课时间根本不够,建议再删减一下”。
就这样,一边在纠结,一边在回想着同事的建议。坐在电脑前又一次的去梳理删减,此时上课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我先对教案又进行一次梳理,这次可以说是“大手笔”的删去很多,变成整整两页。其实这也不是说删减很多,只不过是好多内容已经记于心中了。根据同事建议对课件也又做了一下微修改页数为15张,但是对讲课内容还是不忍删去。想着想着,突然猛地感觉到牙齿隐隐作痛,用手指摁了一下脸,一股疼痛感席卷而来,酸痛不已,知道自己上火牙龈发炎了。牙疼也像是准备好了似的,就等着我把课件准备差不多了就开始发作了。唉!但不管怎样,这个课我还是得再回顾,终究想了想还是在明天课前有升旗仪式后十几分钟时间,去班里带领学生把基础字词和背景介绍过关了。这样我就准备两个点去讲:一是感性认识人物形象分析;二是对梁任公先生“热心肠”的理解。
伴随着牙龈发炎和疼痛感愈来愈强,此时的我再也没有耐心去做修改了,PPT删减到12页,就这样尘埃落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