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蛰伏了一冬的阳气,在今天这样一个日子破土而出昂首向天,飞龙抬头,雨神抬头,充满了力量,充满了生机。今天是一个充满了力量的春日,在这里正好也有这么一首充满了力量的关于春天的诗歌:
我与春天的距离 余秀华
我要砍下双足,去靠近你;我要卸下双臂,再拥抱你;我要你踏在我的身上,我要听到铁一样的回声;让雷电从我的胸膛呼啸而过,让闪电从我的左眼回到右眼
我与春天,隔着一朵花,隔着一江水,隔着蝴蝶的翅膀;我与春天,隔着从苦难到苦难的365天;我与春天,也只是,隔着一个手势,一个呼喊,一句诺言
是爱与恨隔河相望,是美与丑并轨而行,那花开为谁,那雨声为谁?我一问再问,计算不出我与春天的距离。
并不是每一个女诗人都是李清照,还有一个女诗人叫做余秀华。生命的神奇之处就在于,看似丑陋甚至残缺的面孔和身体,蕴藏着巨大的生命能量,迸发出华彩的智慧和美丽的语言。所以刻板印象总是让我们不是极度失望,就是错失很多美好的东西。
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诗人仿佛是用自己的身体在丈量自己跟春天的距离,让人感受到一种奋不顾身奔向春天的冲动。诗歌一开始又是砍足,又是卸臂,血呼啦啦的,这就是诗人对爱,对美,自杀式的表达。为了尽快的到达春天,她宁可把行动不便的手脚砍下;她又要让春天踏到自己的身体上,还要听到铁一般的回声,这样才足以证明她跟春天真的来到她的身边。让雷电从胸膛呼啸,让闪电从左眼到右眼,这是对春天多么热泪的苛求。即使一个人的生命中充满了苦难,但是只要她的心中有对春天,对美、对爱的苛求,就像向春天打了一个手势,发出一声呼喊,或者许下一句诺言。然而现实总是那么不能尽如人意,在诗人的世界,也许春天确实还没有来到身边,这距离也许是诗人的身体无法超越的,但是我想世界上没有什么心灵不能超越的距离。春天最终并不在于身体之外,而是在我们的心灵之中。
有人说文字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美好的能量值得我们一接再接。
要一个黄昏,满是风 余秀华
要一个黄昏,满是风,和正在落下的夕阳;如果麦子刚好熟了,炊烟恰恰升起,那只白鸽贴着水面飞过,栖息于一棵芦苇,而芦苇正好准备了一首曲子,如此,足够我爱这破碎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