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赛课已经结束,回望此次赛课,有得也有失。
首先说一下赛课的“得”,本学期的赛课要求突出“教学评一致性”,老师们也确实在这个方面下足了功夫。好多老师都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也能为目标的达成而设置,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学习气氛融洽。
但赛课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下边来说说赛课中的“失”。
首先,课堂教学没能立足文本。老师们往往上课急着完成教学目标,却不能静下心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使得课堂上很简单的问题也会启而不发,课文不熟是主要原因。我在上《时间的脚印》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预习不够,导致对课文内容不甚了解,致使说到过渡段的作用时学生一味乱猜,却说不清过渡段是在总结上文还是在领起下文,纠缠了好长一段时间,也影响了课堂的进程。
其次,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为了目标的达成,老师们都设计了相关任务,但好多任务的设计不伦不类。有的甚至还是过去的“环节教学”,只不过是在前边加了个“任务一”“任务二”罢了,任务的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却只字未提,这就有了“任务一、整体感知”这样的说法。并且课堂中说是让学生讨论问题两分钟,结果一分钟不到就制止了讨论,默读课文还没读一半就暗示学生停止,赶快参与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脚踏实地立足课本,是不真实的课堂。
再次,课堂的评价形同虚设。好多老师的课堂有评价量表不假,但评价量表一闪而过,学生不能依据量表进行思考和评价。还有的老师不停提示“组长加分,……组长加分”,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情绪,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课堂评价需要多管齐下,那样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愿意参与课堂的学习。
另外,还有教学情境的设置太过生硬,难以联系生活现实;作业设置太过理想化,没有考虑学生实际,不能很好地把课堂所学运用起来。比如我设计的让学生写一篇科普小品文《海枯石烂》,学生就很难做到,不如找一篇专业的文章,让学生改写成一篇科学小品文来的实在!
教学目标要结合课标,结合单元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任务要要有学法指导,教学评价要可操作、接地气,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是有效的教学,高效的教学。
课堂教学想要做到“教学评一致性”,老师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