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谎言
如果我们回避人生的课题,阿德勒用了个很严厉的词语“人生的谎言”。
假如我们讨厌张三这个人,我们总是说因为张三身上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但其实并非如此,没错,目的论。我们先有了要讨厌张三的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
如果想一想与恋人分手时候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我们不喜欢对方了,那么对方的任何言行都会让我们生气。吃饭的方式让我们不满意,在家里散漫的姿态令我们生厌,甚至他睡觉时候的呼吸声都让我们不高兴,尽管几个月之前还不是这样的。其实对方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只是我们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
所以,一旦我们产生想要讨厌对方的想法,就一定能找到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是一个圣人君子,我们也能够轻而易举的找到讨厌他的理由。我们要告诉自己,不要设立这些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我们要戳穿“人生的谎言”。
那照这么说,我还不能讨厌别人了?当然不是,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绪,分清楚哪些是我们为了讨厌他而找到的理由,而哪些又是真正令你无法原谅的错误。至于这段关系是要继续,还是就此结束,权利还是在我们自己手里的。
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自己人生的课题。就像我们之前聊到的患脸红恐惧症的女孩一样,对自己撒谎,对周围的人撒谎。而不去想是自己决定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必须要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阿德勒的这个观点听上去确实挺残酷的。
阿德勒并不用善恶来区分人生课题或者是人生谎言,我们需要谈的既不是善恶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仅仅只是“勇气”的问题。又回到了之前节目中所提到的一句话“关键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的,我们有这个力量,也需要这样做的勇气。
(摘自晓书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