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和小伙伴一起共读这本《认知觉醒》,收获最大的便是和儿子一起共读,一起讨论。
刚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吸引人,特别是我这种阅读理解比较弱,且读书速度很慢的人来说特别的合适。整本书没有特别难的地方,说的都是我们内心深处不愿袒露的那部分想法。
比如:避难趋易、急于求成;要想让自己快速进步,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等等的观点,深深的吸引了我,简单容易懂且非常受用。
当时就觉得书中的内容和适合目前初一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直接告诉他要求一起读,结果可想而知,直接拒绝。
于是我又在他面前开始摆弄书本:“这本书谁写的,怎么这么好呢?”一翻书面:“呀!原来是青少年版本的啊!”
儿子闻言,立马凑过来了:“什么青少年的?”他似乎有点感兴趣了。
我就乘热打铁故意示弱:“啊!原来是青少年版啊?怪不得我越看越喜欢。原来是你们这个年龄看的啊?你要不要试一试啊!”
儿子犹豫了一下:“好吧!”
接下来就是我和儿子一起共读一本书的时光。我一般会在早起阅读,而儿子就会边刷牙便走进我房间,过来问“妈妈,今天你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新技能呢?”每天我们都会进行短暂的讨论和分享。
读完这本书后,,儿子每天都会去再翻翻。昨天还就“包子嘴豆腐心”与我探讨了一翻。
我们最近已经在提前阅读下个月的书,就是觉得比《认知觉醒》要更深写,表示读起来有点吃力。故意在儿子面前说自己的弱点,没有想到儿子居然跟我说:“那你不要看了,给我看吧”
“那你不要看了,给我看吧!”这是他进入初中后,第一次主动要求看书。这就是《认知觉醒》的魅力。极力推荐大家看,可以亲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