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葛劳德:“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一个空虚的心灵。”
说到这个话题,并不是因为闲赋在家才会有感触,而是多年前就已经体味。现在想起来可能有更深的感受吧。
“越是忙碌越无聊,越是热闹越空虚。”
回忆中的热血青年还得追溯到十年前,那个时候天天下班都是在夜色中,充实而又懵懂的充满希望,会为多一点的进步而欢欣鼓舞,会为一点点的酬劳而拼尽全力。每次深夜开完“夜总会”,站在办公室我身后的小窗前,望着窗外远方建筑物蓝色灯光的三星广告牌,黑夜中显得格外刺眼,各种对未来的幻想让自己沉浸在对未知可能的期待里,觉得任何一件富有挑战的事都是命运对自己深刻的磨练,并欣喜的迎难而上,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节彻头彻尾的征服了我。“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不知道忽悠了多少年轻人啊。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时势造英雄,再厉害的英雄时机不对也只能自刎于乌江。幸运的是恰好我努力对了时代,恰好稀里糊涂走对了路,如果说前十年的职业生涯有一点点收获而不至于太无聊的话,那就是入对了行。
无聊这种虚伪的东西,会趁着逐渐自缢的满足感而开始悄悄膨胀。
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有人对自己点头哈腰讨好自己,开始早上不用自己倒茶,开始有了司机开车,开始有人抢着买单,开始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开始听不进去逆言,开始有了很多看似风光的迎来送往……凡是都有个开始,无聊也不例外。当这一切看似顺风顺水,锋芒毕露,其实坐在一张大办公桌后面的那个灵魂已经开始逐渐被无聊侵蚀,掏空。
当然,无聊怎么能跟别人说呢,跟上级不能说,他会指责你不好好工作,跟下属不能说,丧失威信如何服众。那个时候我就很好奇,跟我一样的同事们是如何熬过一个又一个无聊的办公日,坐在那里装模作样的辛勤工作呢?当然同事之间也不能说。
首先想到的是人都需要有个爱好,读书、写字、运动、旅游、摄影、喝酒、电子产品、汽车、看电影……OK,不管是什么,都应该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赋,有些甚至是扭曲的天赋。
有很长一段时间,晚上应酬,酒喝到刚刚好,不哭不闹不睡觉,坐在车里或是大街边,吹着风,无聊从我心底迸发出来侵蚀着灵魂仅有一点残存的快乐。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也不想看那些鸡汤式的解读。不久我就辞掉了在当时看起来光鲜的工作,让很多人费解。我想到过很多理由解释,其实,那都是对灵魂中充满的无聊的各种掩饰罢了。
写到这里,想到恐怕有朋友看到这要开始骂我了。HOHO~~
So.时至今日,工资已经成为养家糊口的标志性数字,我也不是什么装清高,再一次辞掉工作回家想让自己活得更真实。无聊也许是对自己我认知的迷失,也可能是灵魂真实渴求的警告。很渴望犹如《一百个基本》里描述的那种有规律又有质量的生活,当然我也不能马上去开个书店,还要在这混沌中继续生活。
也许混沌也是一种快乐。
最近友人经常会发一些成功学、财富鸡汤之类有钱的成功人士撰写的文章。我没钱,我更无法体会那种土豪式的布道场景下拥有财富自由的快感。我只感到宗教式的顶礼膜拜,一众善男信女嘴角流哈喇子的狂热。也好,自我催眠至少不会感到无聊。
有些人选择创业、有些人选择打工,有些人自由职业,无论做什么,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大约也都是在与无聊的抗衡中你来我往。坦率的说,看了那么多心灵鸡汤、财富故事,也没有看到几个真正快乐的灵魂。
“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亚瑟·叔本华
怀着一种梦想,获得一种生活。不想让生活无聊的像一只咸鱼,首先得搞清楚“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有些人从小就搞清楚了,拍拍手,真牛逼!像我这样快四十了还没搞清楚的二货当然也大把,没关系,至少还有半辈子可活,没想明白慢慢想。
本来想搞一些正能量的词句到最后来个高调的总结,也显得很主旋律,很和谐。想来想去还是算了,没那么高尚的灵魂,也来不了虚伪的陈词,就不抢《人民日报》的鸡汤了。
反正日子也是照样过,明天无聊还得来。
▋▏ 本文作者
乐夫斯基
全名:冯斯特乐夫斯基
201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