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坡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小时候物质匮的年代家里有点好吃的,长辈们总是舍不得吃,然后放的快要坏了才想起来了,结果发现食物已经发霉了,然后后悔惋惜。
还有比如说你要做饭,发现家里买的菜一部分已经快坏了同时还有一部分比较好一些,你会咋样办?
我见到很多人都是直接先把坏的那部分菜将吃,想着另外一部分下一顿在吃,可是结果总是等到下一次的时候发现之前那部分好的也变坏了,于是自己又将就着将这一部分吃了,嘴上感叹着抱怨几句,其实这些我们完全可以避免,只是需要转变个思维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明显优化。何乐不为呢?
我每一次在家偶尔做饭的时候,我只吃最好的那些,能将就吃的菜我从来不会可惜,直接扔掉,只留下最好的那一部分,这样一来我心情也开心,吃的也好,也算是对的起自己的一顿美食了。
2.
我买东西一般喜欢买贵一点的,甚至比较喜欢名牌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而是因为,那些名牌的东西东西质量和一般商品的质量真的不在一条线上,我是宁可选择一个好的东西,也不愿意将就好几件破烂的次品东西,因为你买的那些相对来说便宜的东西,它的使用时间一般不会太久而且自己的使用感受也不是特别舒服,与其你使用好几个次品还不如用一个好的,与其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抱怨它的虐质还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就选最好的,使用舒服的同时也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一个带给你好的生活品质,一个消耗你的精力?
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用好的呢?
可以买少点,但质量要好点。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中也提到衣服生活用品留下最重要那部分剩下的全部处理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富人思维模式。
3.
我有一个舍友他想买一个苹果手机,但是让我不解的有两点,一是他从吃饭上省钱,从生活中省钱。二是,他每天关注总是二手手机信息看到自己喜欢的手机降价消息他比谁都开心。每天晚上凌晨准时看京东有没有什么一元钱可以抢购的商品,支付宝摇个几毛钱红包把他能乐开花。
诸如此类行为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学期过完了他的苹果梦依旧没能实现,自己看中的二手手机没有降价反而还上升了。我总结了一下,他的贫穷思维害了他,其实我真的很想告诉他兄弟钱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双手赚出来的,为什么要买二手的呢我们就要买一手的买新的,没钱我们可以靠自己努力赚嘛?
我们为什么非要花费自己时间消耗在那些商家降价的消息上呢?我们为什么要为了领几毛钱的红包麻烦别人兴师动众呢?难道我们生来就不配拥有最好的吗?在我看来与其等待那些小利息光顾你,不如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想要的自己给。我希望看到的答案是,我们不需要等待降价消息,无需等待外界施舍给我们的优惠,我们自己有能力买单,我们想要的自己可以做的到。
《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这本书里面讲到有一次尚龙老师租借一辆北京大爷的车,但是还车的时候大爷找各种理由多收了龙哥几百块,闹的很不愉快,原来是大爷儿子烦恼的是出版方面的工作不顺利,大爷这样做是为了给儿子多赚点钱,但是大爷不知道的是龙哥认识很多出版商,他儿子那些小事龙哥本来想帮他的,但是由于他的所作所为就白白丧失了这个机会。这就是贫穷思维的悲哀。
吴军老师在《谷歌方法论》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他大学刚毕业那会认识一位香港商人张先生,原文如下是这样说的
当时他晚上经常请我在北京最贵的饭店吃饭,北京每新开一家,他就请我去,我当时就在算计我们吃的速度是否赶得上北京最高档酒楼开业的速度。每次我们两个人吃饭就吃掉我一个月的工资。我当时虽然吃得很好,但是毕竟手上的钱不多。
有一次我就和他讲,"Thomas,你花这么多钱请我吃饭,我真的很感激,可是吃完饭我还是没钱花啊。你不如把钱给我得了"。张先生很严肃地和我讲,"我请你吃饭,带你享受生活,是为了让你开眼界,让你体会生活水平能够到达什么水准。以你将来的能力,会比我生意做得大,生活得好。如果我把钱给了你,你就会满足于数那几百块钱,格局就太小了,那样你最终不过是一个挣点工资奖金就满意的人"。
后来他还和我讲,"中关村那群商人,卖一台计算机,挣个1000元(当时计算机利润很高)就满足了,因为那是他们同龄人两三个月的工资,因此他们只会一台一台计算机地去卖。我们签一个单子,是上百万的合同金额,这样的销售做下来,从投标,到进出口,最后到交付培训,非常繁杂,难度很大,但是利润也很大。满足于挣1000块钱的人,永远做不到一单生意挣100万。
后来我的单位和他们的合作不多了,他和我个人的合作还非常多。有一天他说,你帮我做一个数据库软件管理我的订单吧。当时一台好的PC机大约是一个大学教授一年的工资,因此中国没有个人买PC机的,因为买得起的人不会用,那时还没有Windows,而会用的人买不起。考虑到帮他做软件我可以免费得到一台高档的PC机,于是我就答应了。
他让我对劳务费开一个价钱,我考虑到也就是一个寒假的工作量,开了一个自认为不低的价钱,大约是当时一个大学教授四五个月的工资。张先生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而且当场以外汇的形式付给了我钱。当时外汇兑换人民币还有50%左右的溢价,因此他付给我的钱非常慷慨。我很快就做完了他要的任务,去给他交活,他在验收时说的一件事,让我记忆至今。
张先生当时验收完所有的工作后,只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他拿出他签的合同给我看,每一项销售都有一些细节描述,每项细节描述平均大约占A4纸的三分之一,但是这张纸随后的部分都是空白,实际上就浪费掉了,因此一份销售合同非常厚。我为了替他省纸,在数据库软件中非常巧妙地计算细节描述的长度,把几项很短的销售描述合并到一张纸上。
张先生讲了一句话,让我记住了一辈子,他说,"Jun,在办公室里,永远不要省纸"。张先生的意思显然不是让我浪费纸张,而是不要为了省那些不太值钱的东西,把事情做得不漂亮。
更重要的是,这种不给选择的做法,避免了为了次要的小事而费心,甚至因小失大。我们大部分人,都戒不掉一个贪字,既想把事情做好,又想省成本,总是觉得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兼顾两头,其实最后的结果总是把小的一头照顾了,把大的一头丢掉了。我那时做生意时一直在想,为什么张先生值我100倍的工资?能够集中精力把该做的事情做漂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张先生这种富人思维值得我们借鉴,眼光要看得远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小利。
4.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金钱不是真实的资产,我们唯一的,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头脑。 人类其实就是再犯错误的过程中学习的。”
《变量》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概念:“引发变化的原因,分为“快变量”和“慢变量”两种。快变量是容易看到的表面变化,而慢变量才是引起变化的根本原因。比如,海浪起伏,风的影响就是个快变量,容易观察到,而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是慢变量,是它的根本原因。
回归到生活现象,你会发现穷人思维关注的目前的取得,而富人思维关注的是长远的投资。穷人思维关注的是快变量,目光在于表象,而富人思维关注的是慢变量,关心的是事物的本质逻辑。穷人思维永远在捡芝麻,富人思维懂得捡西瓜。
新的一年从远离穷人思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