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概述
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1、太阴病跟阳明病互为表里,都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虚(寒)则太阴,实(热)则阳明
2、消化系统推动食物往下走的机能属于阳明,消化的好不好,吸不吸收分解的如何属于太阴。
3、太阴病那个手足温而已那阳明病是手足濈然汗出
4、治疗太阴的思路主要就是增加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让肠胃能够更好的吸收营养吸收水分。
5、太阴病呢,不适合用下法,不能用下法。
6.、病毒入三阴之后不再是外邪而是体质,这件事情必须值得人警惕。
7、水泻是理中,下利清谷是四逆
【3-15】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yi),故腹满而嗌干。
一个人得太阴病的时候寸关尺,三部脉都是沉濡的,是太阴病,太阴之脉掌管消化系统,关系到吞咽的部分,第一个是吃了东西不消化了,一定会肚子胀;那第二个是太阴经不养你的嗌(yi),所以你那个吞咽的地方好像有点摩擦摩擦的,好像特别的干。
涩脉跟濡脉的差别: 涩脉有摩擦感,那濡脉只是温吞吞的感觉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VS热太阴病(桂林本3-21条)
【3-21】传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
茯苓(吸水)四两白术(吸收营养)三两厚朴(宽肠)四两石膏(清热)半斤黄芩(清热、妇人怀孕安胎)三两甘草二两(炙)
这个人脉是濡而大。其实这个大,是代表说这个太阴热病。这个病会有发热而发烧的症状,然后拉肚子,口渴,然后肚子痛的,这时候用茯苓白术黄芩厚朴石膏甘草汤。
太阴提纲—腹满而吐、自利、四肢烦疼、脉象(桂林本10-12、10-13条)
【10.12】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条纹注释:“腹满而吐,食不下”,就是消化机能弱,就是肚子胀胀的,吐,吃不下,消化机能没有了,“自利益甚”,太阴病是脾胃虚,那虚的脾胃你再多拉肚子的话是不是更虚?所以太阴病是不是会恶化?有可能。因为他越拉人越虚,所以就拉的更厉害,吐得更厉害,就是越拉越严重。时腹自痛” 就是阴阴绵绵的那种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个人已经虚了,你还用下法,那一定是胸下,你用下法的话,整个就会打伤掉哦,就是类似会结胸之类的病会开始出来了
【10.14】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如果脉是浮着的,那我们就知道这个病还粘着表,这时候赶快就用桂枝汤把它打出去,还是有效的。
【10.13】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中风就比较偏热一点。不太寒的邪气可能会让这个人四肢烦疼,四肢烦疼,就是他虽然是太阴虚证,但是他比较偏热,感觉他这个人呢,好像能量还有一些些,所以他可能会自己好。
太阴自愈的情形(桂林本10-16条)
【10.16】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一个人如果感冒呀,这个脉是浮的,跳的慢吞吞的。觉得自己手脚好像有点热烘烘的手脚会热就代表病邪作战的地方是脾,也就是说这个病已经连到太阴区了。当一个病连到太阴的时候呢,常常可能发展的倾向是变成黄病,因为人的水要抽掉是靠太阴的力道。所以,发黄病这件事情是太阴的可能的调子之一。但是,他说如果你看这个人呢,你看他小便都很好,那小便都很好代表他的身体虽然连到太阴,可是这个太阴确实一个有能力把水抽掉的太阴,那这样子就大概不会变的更严重。他说这样就不会发黄了,等到七八天,这个人忽然之间烦得不得了,然后狂拉,每天要跑十几次厕所。他说这个是这样子,是因为你之前的病在连到太阴的时候,你的消化能量很烂,所以你肠子里面堆太多放太久的食物了。那些过期的食物当你还很虚的时候,你没有力气去把它搬出去丢掉,可是当你力气恢复了,终于有一天说,今天我已经够好了,我们来大扫除吧!他就开始往外丢。所以这叫做“脾家实”,把腐败的东西不好的东西排出去,病就好了。
【10-15】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拉肚子,就是水泻,可是你问他口渴不渴?也不渴。也没有什么热,就是虚,虚冷的泻。然后呢,他说这个就是属于太阴,因为太阴这个消化系统,这个脾脏,消化系统里面啊有寒。那既然是寒呢,那就是要把他弄暖。就是吃理中汤四逆汤之类
桂枝加芍汤VS桂枝加大黄汤VS太阴下法的争议(桂林本10-17、10-18条)
【10.17】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0.18】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