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年号嘉靖。其生平经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早年经历:出生于正德二年(1507 年),是兴献王朱祐杬之子。自幼聪慧,喜爱学习,对诗歌过目成诵,稍大后在父亲指导下精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还经常协助主持王府的祭祀和典礼活动,熟悉皇家礼仪规范。正德十四年(1519 年),父亲兴献王病薨,12 岁的朱厚熜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接管王府。登基即位:正德十六年(1521 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无子嗣,朱厚熜遵 “兄终弟及” 祖训,离开安陆进京继承皇位13。在进京即位途中,还与朝臣就即位礼仪发生冲突,最后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在奉天殿即位。大礼议之争:朱厚熜即位后,与以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就皇统问题展开了长达三年半的 “大礼议之争”。他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最后兴献帝被追尊为皇帝,牌位升附太庙,排序在武宗之上1。
前期统治:政治方面:朱厚熜统治前期,打击权臣、宦官和封建地主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他通过 “大礼议之争” 打击权臣,频繁更换内阁班子,改革翰林院等机构,严厉惩治贪官污吏,任人唯贤,使得政治清明。经济方面:进行赋税改革,实行 “一条鞭法”,将各州县的杂税合并为一条征收银两,土地按亩折算缴纳,简化税制,增加财政收入,缓解阶级矛盾。同时,命官员勘察土地,归还农民,严惩地主霸占土地的行为。军事方面:改革军队,整顿边疆,启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清除外患,使得边境暂时安稳。文化方面:在首辅张璁的建议下,改革用人制度,采用 “三途并用” 之法,即科举、举荐、贡院三种方式并用,为有治国才能之士提供发挥空间。修正孔子称号和典祀,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文化和科技发展繁荣。
后期统治:崇道乱政:“嘉靖中兴” 后,朱厚熜认为自己已完成职责,开始懈怠,迷信方士、尊崇道教,爱好长生不老之术。在全国范围内尊道抑佛,为父母与自己加封道号,每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兴建斋醮,朝堂政事决策听从道士指点,导致朝政腐败。壬寅宫变:朱厚熜为追求长生炼 “仙丹”,对宫女极力压榨,宫女们不堪忍受,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发动 “壬寅宫变”,试图勒死朱厚熜,但因绳套被拴成死结未能成功。边患问题:嘉靖中后期,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 “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 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嘉靖四十五年(1567 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崩逝,享年 60 岁,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谥曰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 “世宗”。后世对朱厚熜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豆包
这是一位饱受争议的皇帝,他作为一个王爷而从湖北的钟祥一路北上而继承了大统。
他前期为了父母的名分问题跟朝廷据理力争,而且还有一些不错的政绩。
然而到了后期,随着他母亲的去世,以及几个儿子的夭折,他开始推崇道教,开始了忧虑死亡。对于“两龙不相见”的说法都深信不疑。甚至在身边为他求神问道的道士都死了,他仍然对道家长生的丹药沉迷其中。
他的残暴性格表现为对后宫皇后、妃嫔的无情,几个皇后怀孕待产,被他的怒吼、情绪的不稳定而吓的流产。他的几个儿子都夭折了,甚至包括自己喜爱的皇子。
最终,他只能把隆庆皇帝(裕王)和另一位皇子等同视之。这样又导致了朝臣以及官宦的选边站队而形成了权力的不稳。
后期,甚至荒唐到连宫女都被逼得要去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铤而走险要杀死嘉靖皇帝。
他的不问政事,也导致了东北方面的边患不断,蒙古进兵京畿重地,肆虐边民,而东南则倭寇横行霸道,侵略东南。
在他的时代,一代才子杨廷和之子杨慎参与了大礼议之争,最后被贬,甚至比王阳明的龙场悟道还要遥远。
国家不幸诗家幸。
在看惯了朝廷里权力的尔虞我诈、人心的贪心不足后,他也对官场、权力有过透彻心底的悲凉吧。
他的一阕《临江仙》成了那个时代的经典,甚至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借用到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春月秋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力 2024年11月2日 甲辰年十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