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他是“生活在别处”的诗人,是自我流放的时间囚徒,他的旅行是他逃避责难、缓解伤痛的手段,意外地构成了他拓展思维、开阔眼界的渠道。他一生的29次旅行,是一生29次的逃亡。)
知道了安徒生的旅行哲学,我首先认同,同时还认可其对立的一面——旅行在于真正的探索生活,而非逃避。
一为积极的、生动的、满心欢欣的涉足其间;一为被动的、无奈的不情之举。
因为生活是喜怒哀乐充斥其中的,所以为丰富人生阅历而踏上旅程,还是为忘却人生烦恼而融入其中,都无可厚非,都是生活的内容。
年少时大多数旅行属于前者,以一种无忧之思享乐其间,似乎对旅行的目的地视而不见,反而观照旅途中的乐趣。
友人相伴,一路谈笑风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时的人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快乐人生,而且乐此不疲,相较于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当然尽情地徜徉其中了。
虽然少思但真正的趣味都是不经意间获得的,某些记忆是永锡难忘的,会进入以后人生的回忆之河中,每每想起不觉会心一笑。
年长一些,所选择的旅行则不那么单纯了。“出去散散心吧”,一句简单的心理慰藉正是此时旅行的主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一世难免磕磕绊绊,有波峰就会遇低谷,身心俱疲,无法释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现代人生就是压抑的人生,而且每况愈下,因而出行为绝望中的人们提供了一条重生之路。
此时旅行的目的地就很关键,也许一望无际的大海会使人顿时豁然开朗,会当凌绝顶,必然一览众山小。
反之喧闹的都市,则只能使紧张的神经濒于崩溃,无疑会雪上加霜,这时的人是多思的,正如安徒生一样。
其实人生就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时而满怀欣喜的去积极开拓,则能领略沿途的别致风景,时而心事重重的被动出走,也能得到意外收获。这都充盈着人生,使其意味隽永。
个人微信公众号:李拜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