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书名叫《小家越住越大》作者叫逯薇。曾任万科广深区域副总建筑师。
(过去十年间曾到过10个以上城市调研,走访过千家万户)这段话我是加黑加粗的。因为我觉得这些调研就是这本书的根,没有这些实践与调研也写不出这本书。读完后,我还是挺喜欢的。
我先大致给大家说一下这本书的框架,不然后边我说自己感悟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觉得有些空。
第一部分:讲的是作者对于“家”与“房子”的理解。主旨意思:水泥壳子不是家,好好住的地方才是家。
第二部分:讲的是在这十年间,作者挨家挨户走访的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分析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讲了一下作者自己用设计的眼光对自己生活的审视,并发现问题,分析,思考,给出解决方案的一系列过程。
当时这本书我读了两遍,还是比较喜欢里边的内容。读完后它给我感触最深的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是:我觉得设计其实并不是一些人想象中高大上的东西,也不是一些豪华装饰的过分堆砌。它来源于生活并实践于生活。并不是只有坐在电脑前操作图纸,模型的时候才是设计。设计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它触手可得。中午去吃饭的时候,在头脑里规划路线,它叫设计,早上起床从衣柜里选择搭配今天的着装,它叫设计,中午出去吃饭选择一碗面条加个蛋,它叫设计,今天有10件事,给自己规划这些事分别要在哪个时间段完成这也叫设计。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他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他能洞察生活中的美好,发现人生中的乐趣。他可以合理的去控制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憧憬美好的事与物,摒弃糟糠。他也一定是一个生活很精致的人,因为他懂得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的设计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去设计自己要做的工作,合理的去陪伴自己的家人。
我接下来简单的说一下这本书的里的第一个部分的内容:“厨房”。我会在里边直接穿插我读完后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我直接以一个来公司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为开头开始。
有一次同事带我去参观公司的样板房,我当时一个挨着一个的去看,一个没落。还拍了视频和照片。但是我却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我好像除了:“哇,好看”这三个字以外,什么也说不出来。(脑子里跳出了无数个问题,这些样板房的设计对象是谁,他有哪些功能?满足了哪些需求?等等)但是我最最最在乎的问题还是:我为什么除了好看什么也说不出来?难道仅仅是因为看到的作品少的原因吗?我觉得不是,即便再给我一百套让我看,该不懂还是不懂。
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这存着,直到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就拿这个厨房来说,作者首先简单的描述了厨房的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厨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而在这个蜕变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哪些问题。并介绍了目前市面上的设计师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实施的方案。还介绍了中厨和西厨的差异。整本书通过调研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并且作者拿着这些数据去实践,分析家庭主妇在厨房中遇到的另外的一些常见问题,并给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我感觉,虽然我是在读书,但是全程,这本书一刻也没有让我闲着。一直被文章带着去思考。读完后的个人感触是:以后看到厨房的样板间,除了好看,我应该可以说出来一些基本的东西了。甚至还能提些问题。那么我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尽快的看到一些作品除了说好看外,还能说出些其他东西呢?
只有一个办法 在一个空间(例如,厨房,卧室,客厅都行) 我得出的结果是
通过实践反复的去进行(发现问题-------思考-------给出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其实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读完这个厨房后,我还产生了有一些小想法,我在想,如果设计师在准备要为客户设计房屋前,去客户现在住的家中走访一下,实地调研一下,会不会可以帮助设计师把设计做的更好。
因为设计的初衷是以人为本。工业设计概论一本书里边曾用一句话,讲了什么是设计:设计就是把人们心中原本已经存在但是却没有被人们发现的美好的事物所表达出来的过程。 我觉得其实仅仅通过沟通,客户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一大部分等待着我们去发掘。甚至有时候他都不清楚自己说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不是自己内心中真正需要的。通过去客户现在的家,和他沟通,可以直观的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品味,每天的活动动线,以设计的眼光在客户的家中发掘他都没有意识到是问题的问题。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我们的设计。才更加贴近以人为本这个理念。
此处我想把它作为一个论点,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这个想法吗?有不同的观点吗?它可以实现吗?如果不行,又是被哪些因素所制约了?
接下来第二部分的内容我就来说一下我读这本书关于收纳这一章节内容的感悟。
我再讲一个故事,说一下我对生活的理解。这个理解是这本小黄书里边的收纳这个章节的内容给我的提示而产生的。在我的家里每天重复着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每次我妈洗衣服的时候都要把阳台上的洗衣机推到卫生间,洗完后再推回去,再把洗过的衣服装盆里拿到阳台晾晒,明明是用洗衣机在洗衣服,可是每次洗完后她总会说一句:“累死了”。我每次看到的时候总会跟她说一句:找个人接个管道,在阳台弄个给排水,又不是新房子,自己住的,也不用太考虑好看不好看。花不了几个钱。但她的回复是:等新房子装修的时候再规划。有一次我从冰箱里拿食物,想用家里的微波炉热热吃。她看到后说:“微波炉是新的,不要用,等新房子装修好我要把这个拿过去再用。”客厅上的桌子总是乱七八糟,每次她收拾的时候总要把我,我妹,我爸我们三个人数落好半天,说我们不珍惜她的劳动成果。我看到了说:买个系统的储物盒子类的东西把这个杂物分一下类,这样以后大家用完可以随手放置。她还是会说:等新房子弄好统一整理。还有每次在地上看到我妹的头发的时候她总要总要批评我妹好久,我看到了说让她买个吸尘器,她还是那句等新房弄好。 我曾深刻的和他们交流过这个问题。我说,你总是想着以后怎么样,以后会怎么样,可是,你好像忽略了一些事情。你以后要过的是生活,现在的也是生活。他们的时间跨度是一样的,你现在生活的十天也是十天,以后生活的十天也是十天,明明可以耗费一小点精力与成本就可以让自己过得很舒服,很快乐,为什么非要去等那个不确定的以后?如果房子要等到你80岁的时候才能装修好,你就等到80岁吗?我一直认为人生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对于我来说,如果过程很美好,很开心,很幸福,那么结果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其实后来发现这些问题不光出现我父母身上,我身上也有。比如:我来这个城市后一直和同学住在一个小房间里边,房间很小,一张床就基本把整个房间占满了。后来我同学回学校了,把房子留给了我。 我自己在住。房间小到几乎没有放置行李衣物的地方,每天下班回去床上就堆得乱七八糟,我如果想写一些东西还要找邻居借一个小板凳把床当桌子趴在上边写,以至于每天在公司的时候很累的时候想着下班,真的下班了又不想回去,看到那一堆东西就头疼。其实之前也有收拾过,收拾的很整齐。可是过不了两天床上就又变成了一团糟。每当自己在自己内心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花一些精力去规划一下自己的房间时候。得到的答案总是:等毕业了,等工作稳定了,换个大点的房间好好整理一下。于是我每天就这样忍受着房间带给我的煎熬。直到看完了这本书里边关于收纳章节的内容之后。它使我下定了决心把自己的房间好好的弄了一下。现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它是床,白天做作业的时候它是榻榻米。还自己买铁丝装了一个简易的床头灯。晚上还能坐在床上看书。关键是床永远不会再乱。即便乱了,只要两分钟我就可以立马把它整理干净。写资料也再也不用找邻居借凳子。现在,只要有事做,每天回去在屋里待一天也不会腻,而且 我认为短期内我已经没有了想要换房子的想法。
以上就是我看完收纳这一章节后的感悟与行动。里边关于收纳的内容作者大多讲的是一些收纳的小技巧,和自己的一些经历。很实用,我收拾自己房子的时候还在当中找到了些许灵感。在这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举了。我认为这一部分的内容和我前边部分内容的观点并不冲突。因为我始终觉得,一个好的设计师,他首先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是一个生活的勇士,他的眼里容不得沙子。也容不得生活对他的迫害,面对压迫,他一定会奋起反抗。
编辑于 2018-08-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