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课,有些收获分享出来。
实际上,这个课程,我在今天仔细听之前,曾经浏览过一次,当时没带耳机,只是扫过一遍文字,扫完之后,我有了个初步印象:这是一个关于分离自己情绪的课,可以让人理智对待事情。基于这个初步印象,我在想,关于这一类的训练,我也没少参加和经历,对我还能有什么用吗?甚至开始产生了些许的失落感,或许是前面如火如荼的加入了分身术训练营,结果就是加入了这样一个课程哦,我这样想。
心里这样想,我倒也不是这样轻易放弃的人,还是要仔细的放下心里的想法,听过再决定是否放弃才好。于是,有了今天中午的这一堂课。放弃了午餐,就着饼干和水,听课。
备好了思维导图,一句句听来,一句句记下。
然后就到了现在这个总结的时候,不能说是豁然开朗,因为以前有着太多的豁然开朗,不过也都豁完之后也就止于那一刻了。对我有多少影响,我自己都不清楚,因为我比较习惯于三分钟热度。这一次,反而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怎么形容呢?意犹未尽,好像接触到了一件很好的东西,又并不担心它会消失,不用急于去抓住它,总觉得它会一直在身边,一直会用到。就是这样的感觉。
这一堂课,很实用。这是我的第一个清晰的想法。不在文字的表层做功夫,也让我自己看到我以前没办法解决的情绪问题,其实很容易就可以迎刃而解。我一直都知道不被情绪控制的道理,但是我一直都做不到被情绪控制。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这种体验。
看清我自己。这是我的第二个清晰的想法。生忍,这是我用的比较多的方式。以前我并不能分清我是不是被情绪控制,我能清楚地看到我的情绪,但是我不会处理,往往采用的都是硬转化。是的,我不会吵架、不会抱怨、不会发脾气。但这不代表我不生气、不委屈、不难过。我用的方式,叫做生忍。让我困惑的是,虽然那一刻或许对人对事没什么坏影响,但是我很难与人深切的交流,我给我自己设置了人生的界限。这个界限,是一条鸿沟。隔离了对他人发出坏情绪,也隔离了我与他人的心灵交流、能量对流。我自己很清楚我有问题,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处理。
有了办法。这是我的第三个清晰的想法。是的,有了办法。这一次,用这一份《积极主动自我觉察表》,用这个工具来看清自己,重塑选择模式,重新选择,真正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任,塑造未来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之前,一直困惑自己的无法坚持,每一次放弃,我都怀疑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现在,我开始明白不是我的目标出了问题,而是我的应激模式需要重新做出选择。
-----------------------------------------------
之前这一篇,是我的感想。好吧,我承认一件事出来的时候,我的模式出来的第一反应是感想。
下一篇,是我理智的总结。
————————————————————————————
这是一个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引申出来的课题。我也觉得需要养成高效能的习惯。那么问题出来了,该怎么养成呢?该先养成什么习惯呢?
带着这个问题,易仁永澄老师开始了话题,从目标开始: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1what养成什么习惯。2why首位/必备习惯的重要性。3how怎样养成首要习惯,分身术是方法。4tool用什么工具帮助习惯的养成。
话题聚焦到了分身术,这是首要习惯的方法,首先确定了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从一个我知道我在干什么的故事,引申出了自我意识(认知/分身术),自我意识层面甚至还有更高的层次:三层自我意识。过程中,突出了有些强大的小我,会强大到忽略资源我。我认为这个故事是自己意识出现的一个基础,只有我能意识到我在干什么,我就能够调用我的资源开始下一步。
基于以上,谈到了人常有的三个错误信念: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言不合就翻脸;遭遇挫折情绪低落难重启。在这三种情况下,如何使用分身术来重新做选择。引申出这样一个重要理念: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过往的选择中,你的选择反应模式是什么?在未来的选择中:
如何利用每一次主动的选择让自己过得更好?
基于人类行为本质模型,TMBRT
Trigger触发器
Motivatior动机
Behavior行为
Reward奖励
Trigger's Sensitivity触发器敏锐度
关于选择,建立新的信念:
核心:主动使用自我意识在任何刺激和回应之间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成长为自己最期待的那个样子
提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一个习惯:
积极主动Proactive
定义:积极地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外部环境,并通过自我意识来主动做出选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积极主动分为4个层次:
1,意愿
2,资源(对外界资源的控制力/敢于张嘴)
3,选择权(对刺激与回应之间,有选择权)
4,自我决定
重要区分:例如打卡背单词软件,后来不给打卡了,有人就不被单词了。这里要看下核心本质,我是要成为一个要打卡的人,还是要成为一个要背单词的人。否则就违背了初衷。
最后,易仁永澄老师给了一个工具表,这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区分与选择,回到初衷。
好吧,已经得了这么多,从这一次课程,这一次我要:回到初衷,创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