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节
上次的东进序曲,让我听到了建设的号角已吹响,安置房基、校园园地、沈家河干、费家塘路,都已崭露头角,初显眉目。
这次的东进序曲,我又是否能从劳动号子和机器声中,听到工地里欢快的胜利歌声?全看我这一趟能有几多收获。
这次的天气和那次一模一样,阴无雨,地面有些潮湿。不一样的是,老婆末能随行,我只身电驱小驴子。
颇令我费解的是,穿过长浜十字路口,同样都是拆迁后围住的空地,左侧的安置房工地,九个月后,早已是群楼屹立,令人仰而视之。而右侧的学校工地,却只能望望围墙所贴蓝图,见不到墙头变幻大王旗,啥动静没有。
我只能像上次那样,从学校工地门口向里张望。哟,这一看,见到的和上次已迥然不同。
我看到无数根钢筋水泥柱子,由深深的地基下面,如破土而出的雷笋一样,密集排列,正开始要节节拔高。怪不得工程进度特别慢,它不同于安置房,学校教学楼百年大计,其地基当然要打的格外深格外扎实才行。
经过新安芳庭小区,我又来到去年曾经进去过的,那个里面有条废河道的工地门口。不同于去年的是,如今门口设了岗,有保安在站守。
我向保安说明来意,并谎称是记者,要入內拍摄取景,获允许后骑了进去。
记得去年车骑到此,路面沆洼难行。有一个桥头,我是将电驴子停在桥上,和老婆步行着,高一脚低一脚走往里面。
如今不用了,虽路还是条土路,但平整多了,可以车行,也没有泥泞积水要避。
桥头还在,那条废河道也还在,遗憾的是,她还和去年一样,依然废着,因为她还得等。不同之处是,去年是真废,现在却有工人在桥头扬沙干活;去年桥底下断流少水,现在水多了点还铺上了一层绿网防泥土流失;去年远望过去还是个废,现在两头望过去都能见到有建筑物高高矗起;去年桥过去只有个工地门,现在却建了好多排蓝白色的民工宿舍,工人们出来进去热闹多了。
最让我大吃一惊的,就是香积寺东路的东端路尽处,那一条修了一半的,南北走向的,宽宽平平的水泥路,如今已成了两端望不尽头的双排大马路了。
这意味着我的小电驴只要左拐右弯,就可以长驱直达沈家路,笔直通到德胜高架桥下。
不仅如此,连路旁的高架红绿灯、路灯、路牌都已竖好,牌上写费家塘路。那么,这条双排大马路今后就成了与高架铁路并驾齐驱的一条新路,费家塘路终于得到延伸。
忽然我发现路边隔几米挂一幅广告,上书"香栖天第″四个大字,抬头一望,哇哇不得了,往北五十米开外,费家塘路西侧,已经矗起了黑压压一大片住宅群。
远看不爽,我赶紧骑近去看,果真不假,这片去年还发现不了,如今已规模空前,几十幢大楼鳞次栉比排列。
我问路口站岗的保安,这个香栖天第新楼盘何时可以开盘,他说你去里面售楼部问问,已经在出售了。
真是好快,去年首次见拆迁后变废河道的沈家河河畔,别提多荒凉,到处是烂泥废料。一转眼,这里路也通了,新楼也造了,南来北往路过的高铁旅客们,将再不会感叹,杭州的市郊怎么会这么破烂。
前些年,下城的这一块,确实给杭州人丢脸,高铁都有了,但车窗外的杭州景色一点都不美,这虽是浮光掠影,但我想外地旅客倘若第一次路过杭州,又没去过西湖,肯定以为,杭州城不过如此。
我没有再北去沈家路,又返回到桥头附近。想起那幅公安系统建造的大楼效果图,却未能见到工地内实际的大楼影子,看来,除了商品楼安置楼建设,别的用途的楼层建设都要慢很多。我倒是希望,学校的建设脚步,是不是可以再迈得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