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文章被各个大公众号转载,为了避免宣传或抹黑的嫌疑,文章的名字我就不说了。文章主要是基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讨论了其中的三点。主要的观点我还是赞同的,但关于“积极主动”这部分,我比较不赞成他的观点,至少是他的例子举的有问题。
他的原文如下(不计入打卡字数):
我招了一个下属,他毕业刚满3年,对我们这行没有经验。他来了以后非常主动地学习本职工作,上手很快。
没过多久,我发现很多人都很喜欢他,提起他赞不绝口。有一天他的老板对我说,他除了高质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外,对其他部门的同事的工作都主动伸出援手,比如帮忙准备客户PPT,或者帮助策划活动方案。为此他经常做得很晚而且毫无怨言。
有一次我有个项目找不到人跟(因为人手短缺),他主动对我说,让我来负责吧。我摇头拒绝,他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说没关系,我很想通过负责这个项目来学习新东西,您就放心地交给我吧。
还有一次他协助同事准备年度业务总结和新年方案。这个方案做了几次都被老板打回来,负责的同事感觉很挫败,一筹莫展。于是他主动和老板沟通,详细了解了老板的方向和需求,之后他扛起整个方案的大梁,连续加班很多天,终于成功完成了全套方案,受到客户的一致赞赏。
他的积极主动让他获得了比别人更加飞速的进步。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人,无论在职位和工资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影响圈就像肌肉,常运动就会增大,具有弹性,不运动就会退化。如果聚焦在自己能影响和控制的事情上时,你就可以让自己成为被信任的人,从而扩大你的影响范围。当你总是被动消极地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影响圈就会缩小。影响圈越大,人生的机会就越多。
主动积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生态度,养成这个习惯,就能够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目的来做选择,而不是受制于他人。
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是很多成功学一直在讨论的问题。“要是第一”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重要的一个习惯。而主动帮助别人,不能说错,但会不可避免的分散自己的精力,很难说不会影响主业。实际情况是,主业不兴,副业其实也很难做出成绩。面面俱到,什么都做的很好的,不能说没有,只能属于精力超级旺盛且异常幸运的少数个体。
第二,在一个组织中相互帮助是对的,但只能是辅助。组织的有效运行,更多的是依靠责权分明,每个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责。一个充满了互助的组织,职业分工肯定是有问题的。个人的过于热心,在实际工作中要么被当做别有用心而防备,要么就是被当做烂好人而被呼啦喝去。
第三,积极主动,还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能够增长自己才干,显露自己才华的,应该当仁不让,用于担当。相反,与其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不如韬光养晦暗练内功。当然,作为新人可能对工作没有太多的选择,一些小事也是让大家了解你信任你的基础,但这只是新人期成长的必须,而不能作为金科玉律奉行不悖。
积极主动、要是第一、以终为始、互利共赢等七个习惯,本就是混元一体,妙用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