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归本体,指向语用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例:人教版五上《窃读记》
教学设计主线:窃读的情感体验。
三大板块: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七大支点:
窃读之“忧”:那本书放在哪里
窃读之“急”:眼睛急切地寻找
窃读之“贪”:像饿狼贪婪地读
窃读之“怕”:害怕被老板发现
窃读之“乐”:最开心的是下雨
窃读之“苦”:我饿得饥肠辘辘
窃读之“甜”:依依不舍地离开
根据课表的内容来确定教学内容。
反思:把握语文本体,深究这样的情感是如何写出来的?——作者紧紧抓住了心理描写。
从语文本体、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确定《窃读记》的语用学习点——
心理描写:1.内心独白 2.内心冲突 3.心里剖析 4.愿望表达 5.心里回忆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走向:
孩子在语文课上最终学到的不仅仅是小作者窃读的情感体验,而是在体验小作者窃读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进而感受、领悟,学会运用表达——作者是如何通过心理描写把这份情感体验生动、细腻、富有个性地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内容。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从《长城》看文本细读的目的
确定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后,高度关注语文教学三个方面:
1.文本细读的视角:语言文字运用
聚焦文本写什么的基础上,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怎么写上。
2.文本细读的重点:发现文本秘妙
所谓文本秘妙,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那种表达策略,言语智慧。
3.文本细读的目的:确立语文价值
所谓语文的价值,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价值,即语用的价值。
课例:人教版四年级《长城》
聚焦《长城》的文本秘妙——
1.结构:从整体上看,先写见闻,后写联想。
指导孩子避免流水账的方法:由见闻之后,产生联想。
2.章法:按起承转合的套路谋篇布局
3.语言:平实、精确
4.基调:全文不曾出现一个叹号,感情凝重、内敛。
5.顺序:写见闻,由远到近;写联想,由现实到历史。
6.句法:数据说明,还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