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耐烦+定力”才是普通人的修身之道

旁白:入夜后,家人早已睡下,唯有站在门口打盹的下人,和磨墨的书童陪着曾国藩。夜晚就着一盏孤灯写日记、读书、思过,是曾国藩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正当他写字写到兴处,书童突然打了个哈欠,曾国藩见状,立即对书童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教导:



曾国藩


凡国之强,须多得贤臣;凡家之强,须多出贤良子弟;凡一身之强,则要在自修处求强,不可在胜人处求强。你虽是小小书童,也要求强,不可懈怠!



旁白:书童听完,一脸委屈地“哦”了一声,又继续磨他的墨了。曾国藩见书童如此不争气,不免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他并非天生的聪明人,甚至可以说有点笨,比今日之书童天资差了不知多少。可如今的曾国藩却是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和武英殿大学士。



你也许会疑惑,如此愚笨之人,到底是如何做出这番成就的?这个问题,曾国藩在家书中写了又写。他说,做人不可傲,不可惰,要耐烦,要有恒心……



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在长沙府湘乡,也就是今天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当地的书生。起初,曾国藩名叫子城,字伯涵,国藩是他金榜题名后改的名字。



曾国藩六岁入私塾读书,虽然也接受了四书五经的熏陶,但学习上的反应一直很迟钝。先生每次向他提问,他都一声不吭,直到几天后才会突然说出答案。相反,他的弟弟曾国潢却聪明伶俐,一点就透,深得先生喜欢。



先生门下有曾国藩如此笨的弟子,他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屈辱。有一天,先生实在受不住了,气呼呼地说:“曾子诚,你生而一副戳牛屁股相,如此愚蠢,若他日你能有出息,我给你背伞!”



曾国藩再笨也听得出,先生这是在侮辱他。打那之后,曾国藩受了极大的刺激,一心扑在了读书上,发誓要报侮辱大仇。只是,曾国藩实在笨,年少时读书,梁上的小偷都嘲笑过他。



曾国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下人


少爷,吃晚饭了。



曾国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曾国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小偷


气死我也!你真是榆木脑袋!我从入夜便进你家决定偷窃,但你从入夜读到深夜还背不下来,我都看不下去了。我虽是小偷,但比你聪明,你看我背给你听!子曰:学而时习之……



旁白:小偷骂曾国藩时,他只觉得好笑。后来先生也骂曾国藩时,他一气之下,决定更努力地读书。直到他二十八岁那年,高中进士,才总算洗去了笨人的标签。



回到家乡,曾国藩先拜访了羞辱他的先生。待一番寒暄后,曾国藩故意把自己的伞落在了先生家得神龛处,等到先生送他来到了路边,他才突然说:“先生,学生愚蠢,竟有伞忘记在先生家了。”先生顿时大悟,怪自己当初说错了话!



曾国藩高中后,军机大臣穆彰阿十分欣赏他,特意收他做了门生。此后,曾国藩一路扶摇直上,十年七升,从七品小官升为了二品大员,官拜内学阁士兼礼部侍郎。但有趣的是,曾国藩曾一度因为自己升迁过快,担心曾家的祖宗之福,全被他一人享尽了。



步入仕途,升官发财也不算多令人惊奇的事情,但神奇的是,曾国藩升为二品大员后,开始加任多个平级官职。有人开玩笑说,曾国藩如有事启奏皇帝,应该是:“臣,礼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兵部左、右侍郎,联名有事要奏……”



其实,曾国藩之所以升迁得如此之快,除了有恩师穆彰阿的提携,更多还是因为他的“老实”。那时,他整日“自省三身”,再加上他苦读二十三史、深谙官场之道,让他得了好人缘,所以纵是他频繁升迁,朝廷也无人反对。



1850年,道光帝去世,咸丰帝登基。当时,穆彰阿败落,作为他的门生,曾国藩的仕途之路按理也该止步于此了。谁知,曾国藩不仅没有受到牵连,还进一步加官进爵,获得了咸丰皇帝的青睐。



原来,道光帝去世时,曾留遗诏说,日后皇帝祭天地祖宗时,不用祭祀他。咸丰帝登基后,如尊先帝遗诏,不祭祀先帝是为不孝,如不尊遗诏,又违反先帝旨意,更是不孝。这可如何是好?当众臣都沉默不语时,曾国藩谏言,既然怎样都不孝,不如尽好自己的孝道,暂且不管先帝的遗诏。如此,咸丰帝总算能全了自己的孝心,而曾国藩也赢得了咸丰帝的信任。



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他回到家乡为母守孝。也是在这一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突袭北上,席卷了半个中国,清政府已不堪与太平军大战。此时,曾国藩接到咸丰帝圣谕,要他立即组建勇士与太平军一战。曾国藩反对书生从军,认为让书生做不擅长的事,无异于把士兵往火坑里推。只是,圣上有旨,曾国藩不可不授,即使满腹怨气也只得墨绖从戎。在他的日夜操练下,湘军队伍渐渐壮大,终于成为了一支可以与太平军抗衡的军团。



1854年,曾国藩第一次与太平军交锋,结果大败,曾国藩不甘受辱跳了河。待人将他救下,他鼓起勇气又战了一次,才取得了小小的胜利。一时间,咸丰大喜,令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只是,大学士祁隽藻认为,曾国藩拥兵众多,万一起兵造反,恐怕非国家之福了。咸丰帝认为有理,便只让曾国藩担任空有其名的兵部侍郎。



就这样,曾国藩在并无实权的情况下,吃了人生第二次败仗。输就输了,但令他无地自容的是,太平军获胜后缴获了湘军的战船,一并带走的,除了他的个人物品外,还有湘军的作战计划书。曾国藩不敢想象,假如咸丰帝知道他丢了如此重要的计划书,会如何处置他。与其如此,不如跳河!



罗汉南


曾老弟何必如此想不开?



曾国藩


湘军水师纷纷溃逃,满江战船被太平军焚毁,朝廷对我拥军众说纷纭,如今连作战计划都被敌人熟知,罗兄,你说我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不要拉我,既然跳河不行,那我就学晋国大将先轸策马赴敌而死。



罗汉南


靖港之败,你仍活了下来,水师之败,又怕什么?忍辱负重,艰难前行,其他莫管,方能成大事啊。



曾国藩


群疑众侮,积泪涨江,何其苦也,何其苦也!



旁白:欲成大事者,谁不是经历了一番磨难、诸多人的不解,最终才成就了一番事业?曾国藩经历了这件事后,重振军风,改动策略,开始打众人不解的窝囊仗。那些时日,他呕心沥血,气脱倒地,以为自己会累死在军营里。事实上,曾国藩面对的不仅有太平军,还有对他不复信任的咸丰帝。咸丰帝见曾国藩屯兵不战,坐耗军需,便认为他延误了战机。雪上加霜的是,湘军战将罗泽南不幸战死,曾国藩痛失臂膀。



真是,上天的绝人之路,统统给了曾国藩。但一个人只要咬牙活下去,便没有绝人之路。不久,太平军领袖洪秀全与杨秀清内讧,战局缓和,曾国藩总算舒了一口长长的气。只是,命运并没有给足他喘息的时间。



1857年,曾国藩因父亲去世回家奔丧,惹得咸丰大怒,再失圣心。这一直接结果便是,其他同僚个个加官进爵,唯独他未升一官半职,仍旧顶着兵部侍郎的空名头。



“为政首要耐烦。”当曾国藩说出这句话时,他已不知经历了多少“耐烦”的时刻。既然世人多不解,那便罢了,管他人再说什么,管皇帝再下什么旨意,他统统不管了。



想通了这一点后,曾国藩的日子突然舒坦起来。他要求湘军不急功近利,但求逐步蚕食太平军的势力。而他自己呢?与朋友诗酒作乐,一边读书,一边研究相学,还常常练书法、写家书,劝谏弟弟做事要忍耐,做人要有恒心,不可非议讥笑他人,不可贪污兵饷,事事都要根植于细节之中。



1858年,内忧尚未解决的满清政府,又陷入了危急的外患之中。仅仅两年,英法联军就已经攻向了京城。咸丰帝希望曾国藩来救驾,但这一次,曾国藩又抗旨了。在他看来,英法联军的直接目的是搜刮钱财,尚且不会危机大清根本,而当时最为紧迫的是剿灭太平军,洪秀全一心篡国,假如他拥兵进京,怕是国将不保。



经历了几次生死之后,曾国藩不仅练就了耐烦的本事,还养出了定力。在作战上,曾国藩一边让湘军挖战壕,一边让士兵修筑不计其数的小垒防身。当太平军进攻时,湘军便退回小垒与之对决,如若太平军无心恋战,那他们便继续挖战壕。太平军见湘军进可攻、退可守,便试图挖地道攻进湘军的军营,结果却迷失在了地道里。原来,这些深壕里有坚垒,而坚垒中有战壕,如此密密麻麻,大坚垒套小战壕,小战壕通向大坚垒,太平军每走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曾国藩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太平军对阵了两年,最终顺利攻进了南京城。有人说,假如没有洪秀全,曾国藩不过是清朝的一片枯叶,于时代中“之乎者也”,修身养性;但正因为有了洪秀全,曾国藩才被写进历史,成为了一等毅勇侯。



可以说,“凭壕对击,坚韧不出”、“全部精神注在此一事”是曾国藩的制胜秘籍。而倘若“意趣不在此”,则终将一无所成。曾国藩在回忆水军之败时,也误以为当时别人左右了自己,晚年思之悔矣。



曾国藩的仗打得艰难,但是当他回到京城,突然发现还有更大的难题在等着他。



原来,朝廷不仅要一场胜仗,还需要知道洪秀全财库的下落。曾国藩和弟弟曾国荃上奏朝廷,并未搜出财宝下落,朝廷闻知大怒,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大名士王闿运曾写诗说:“徒增俗讪笑,但讶涉夥多”,便是嘲讽曾家兄弟的诗。



朝廷不信曾国藩的话,下旨委婉地让曾国藩交出黄金白银。但曾国藩没有私吞货财,所以不怕朝廷的猜忌,只好坐等抄家。朝廷见曾国藩不动声色,又考虑到他手握湘军,此事只能作罢。而为了安抚曾国藩,朝廷又给他下了一道嘉奖的旨意。



太监


逆掳金银,朝廷本不必利其所有,前据御史贾铎具奏,故令该大臣查明奏闻。今据奏称:“城内并无贼库,自系实在情形。”



曾国藩


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



太监


曾国藩为大清建以不世功勋,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



曾国藩


皇恩浩荡,臣叩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旁白:一切来得太快,恍若梦中。不过,曾国藩很快清醒,他说:“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



于是在五十四岁那年,曾国藩裁撤湘军,停解过路费的收受权力,此后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追剿捻军的事务中。那些年,他主办过洋务,回任过两江总督,依旧忙个不停。



1873年3月20日,曾国藩突然双脚发麻,被人搀扶回了书房,三刻后便去世了。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曾国藩为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



时至今日,仍有人在猜测洪秀全那富可敌国的银子到底去哪儿了,但这已经与曾国藩无关了。纷纷扰扰,千头万绪,正如当初思之小小书童,又重蹈了谁的覆辙?世人不懂他,也唯有那盏孤灯才能懂他了吧。



曾国藩独白:


修身首当以静,不静人不定,不定则乱,乱则事不成。其实不然,其心大乱,心性摇摆,也容易被他人所左右。


世人诽谤,以静对治,此乃修身修性;突遭祸事,以定对治,以防乱中出错。定静两者最难,我也是经历了几次大的磨难,才有了几分领悟。


太平盛世,也须定力,如没有定力则事不成。如我读书,日夜苦进,水滴石穿,才一脱笨人之名。昔日突遭横梁小偷嘲笑,可谁不是聪明人?晚年思之,那小偷今日又取得了几分成就?


路,日日走,才能抵达终点。今一日,后一日,也终将困于路途。谨记,是为自省之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753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668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6,090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9,010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8,054评论 6 3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806评论 1 30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84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80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73评论 1 31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21评论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58评论 1 35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38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99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4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59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49评论 3 3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36评论 2 35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