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儿童阅读指向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应该是自尊水平和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能力?与智力有什么关系呢?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能力包含了预测、提问、复述、想象等一系列的阅读策略,以及根据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概括中心思想与观点体会思想感情等核心能力,以及对常见文体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能力以认读能力为前提,包括识字词语积累,快速阅读能力等理解能力的高级阶段,是鉴赏评价以及运用能力,包括判断比较评价,审美,鉴赏批判等能力。在小学低段,以认读能力为核心,小学中高段是以理解能力为核心,初中阶段是以理解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为核心。
在小学阶段,为什么总有一批学生记不住字词默写的时候错误连连?
是因为误解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更误解了认知规律。认识源于整体,是从整体部分到整体的不断循环,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育家怀特海把它转化为一组概念叫浪漫-精确-综合。认识的两种路径和形态,一种是无意识学习,是形成隐性知识,另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形成的是显性知识。所有的认识都基于整体基于背景,如果没有背景,你根本。看不到墙上的黑点和白点,因为墙上的黑点或白点是以整体背景色的存在作为前提的。
那么儿童是先学会阅读还是先学会识字的?其实儿童早在识字之前就已经学会阅读了,因为阅读的本质是输入,当儿童在听故事听妈妈讲话的时候,就是在阅读,儿童在生下来一年多的时间就是在听在阅读。儿童接受的语言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所以早期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是核心,早期智力表现为阅读能力,或者至少首先表现为阅读能力。语言环境直接影响了智力,导致语言环境贫瘠的儿童学习变得困难。出生的乡村城市的孩子,他们的天赋差别并不大,主要的差异是后天的养育环境。富裕家庭,城市家庭,高知家庭的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他们所面临的语言环境就要比贫困家庭,农村家庭,以及普通家庭的孩子丰富的多。
一切语言学习都是以输入量为前提的,儿童记不住词语,不会阅读和写作,是因为阅读量不够,要补的不是教材中的知识或考试题目,而是阅读。换句话说,小学阶段阅读量不够不只影响儿童的阅读发展,而且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而影响儿童的语数外和数理化的学习。
所以小学阶段有两件头等大事,一是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二是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读完了这一部分,我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阅读能力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而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是后天的养育环境。解决字词记不住、识字量少,以及提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魏志源老师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那就是阅读,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始终提倡的阅读,大量阅读。又回到这一部分的主题,什么是阅读力?在文中,魏志源老师没有给我们明确定义,读完以后,我分明感受到阅读力就是理解力,它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级阶段。而阅读力差是学生字词掌握差智力不高,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解决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海量阅读。在大量阅读海量阅读方面,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快车道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阅读能力是解决学生学习的神奇的魔法棒,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每个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阅读。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阅读哪些书?这是最让我们迷茫的。有时候家长会说给买了好多书,孩子不爱读怎么办?老师也会说我们布置了让孩子阅读,孩子还是没有读,怎么办?孩子不爱读怎么办?我相信读完这本书,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答案,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之旅,也期待我的儿童读写初级认证顺利过关。20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