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调剂的形式异常严峻,去年的疫情让很多人原本准备工作或者出国的人也加入了考研大队,年年都是“最难调剂年”。
查询了华北电力大学后,我终于彻底放弃了调剂211的想法,郑重搜了最终版的普通一本调剂备选后发现形式依然严峻,我终于开始把二本也纳入考量范围。也不能是太差的二本,至少把这个学校的名字输入百度,出来的第一个答案得是一本,这样的话哪怕在湖北是二批招生,看起来也好看些。
“如果录到二本,你读吗?”学姐问我。
“我先想想吧,脑壳查信息都昏了。”我回答。
真真是二战面临可能没学上的困境后,心气再也高不起来了,我五年来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综合大学本科居然是个还不错的双非一本。过去我对它爱搭不理,今天它让我高攀不起。
想那么多也于事无补,还是只能专注眼前我能凭现有的筹码打出一手怎样的牌。今天妈妈问我,你读二本的话,愿意吗?
我想了想,说,估计我会读的很不甘心吧,好歹我本科是个一本。
“你是想找英语相关的工作对不对,本科是财务,也没有拿到相关证书,你自己出去找工作也抬不起头对吧?”
我说是的,我真的挺想有个书读,让自己能有英语相关背景。考研这么长时间学的终究还是应试能力偏多,远没达到能上手工作的水平。
“那你最重要的目标是有书读。”妈妈说
“不要想那么多有的没的,觉得啊很丢脸什么的。读语言的话,除了语言学校和那些极好的学校,其他学校都差不多的对不对?还是要有真本事。”
我咂摸这句话,觉得有点道理。
她接着对我说了一番胡萝卜加大棒的话,从根上动摇了我对一本的执念——你作为一个跨考生,考过了国家线,肯定也有很多英语专业的考的分低于你对不对?
我点头。
那如果你有一个读书的机会,你会不会好好学,甚至会学的比别人本来就是英语专业的人好?
那肯定会啊!我肯定地说。
“对,我也看到了你这一年在家的努力,你已经自己认识到了学知识的迫切性,一个人只要自身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自然能完成得很好。以前我跟你强调也没用,你现在自己已经意识到了。所以没有什么丢人的,咱不用过于挑三拣四,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有书读。”
至于学历什么的,二本那么多大学,也总是有人读不是吗,再往后走决定发展的因素可多了,何必太限制自己呢?
我妈妈就这么用逆向思维,把一个“报考211调剂到二本”的结果,变成了“你变成了拥有财务学士学位和英语硕士学位的双学位人才”,不得不让我服气。
必须是一本及以上,这个条件筛选到后来,的确根据成功几率计算,我已经不剩什么选择,此刻妈妈提出的这番逆向思维格外入耳。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一本情结”是为何。从社会环境来讲,不是985、211的大学都是普通大学,但普通大学里面又隐含着一本二本专科的区别,我根据自己处的位置,只看得到和自己平地或者高一点点选项,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情。再者身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去年和今年陆续传来的都是成为211及以上学校研究生的信息。如果我读了二本,感觉上似乎就和他们拉开了距离似的。
细品两个主要原因,和里子也有关,但更关乎“面子”。读一个大学同学眼中好于原来本科的学校这个心态,限制了我的选择。其实当我转变为可以接受二本的心态后,我意识到这一刻起,我为自己也创造了一个“可以在校园认真踏实读两年书”的选项。
很长一段时间我或许都不会主动和朋友提起这所学校的名字,但带着两年的考研经历积攒下的对真知识的渴求,我一定会抓住硕士生活的两年认真学习。
不用谁指导我带领我,两年后我自己都会把该考的证靠出来、该找的实习攒的经验找好。
放下对体面的执念,我可以有一个更广阔的天空。这个选择必然伴随着一定时刻心态的反弹,但如果长远来看能自己走得更远,要这体面又有何用呢?
如果你是鸟儿,就飞向天空,定义你的不是笼子,是而你翅膀张开时的宽度。
而且调剂系统还未正式开放呢,万一我还是可以成为一本大学的研究生呢?
那将是拉低期望后额外的惊喜。
文|阿婉
图|《the good fight》剧照
——————————— END———————————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生活观察家,未来的英语翻译。
为了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而耕耘ing
不无脑追热点,写静水流深的生活轨迹。
感激在这里相遇,喜欢的话请关注我吧~
如果能指点一下我写的怎样,更感激不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