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信息】121-Lisa-文章仿写
【作业要求】
根据课程Day4所讲内容,仿写一篇你擅长的类型文。可找一篇大号或爆款类型文进行仿写,须附上所仿写的文章地址。
字数2000以内。
【作业如下】
前几天微博有一个视频上了热搜。视频内容是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书店学习外语,期间超大声跟读,影响他人,店员上前温和提醒后,小孩不但没反省,反而辱骂店员“信不信我抽你丫的?小心我抽你!你哪只眼睛看到他们在看书?他们会看什么书?!”等等。
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真是相当惊讶的,因为视频中孩子用手指店员以及“抽你丫的”之类的行为完全是一个被纵容溺爱的孩子典型代表。首先,在公共场合大声跟读,影响他人阅读本身就是自私,缺乏公德的行为。而在店员提醒后说出“你哪只眼睛看到他们在看书,他们能看什么”这种话,则是习对他人连起码的尊重与同理心都没有。且使用威胁的“抽你丫的,信不信我投诉你”之类的言语,更是反应出这孩子的暴力习惯和跋扈性格。
正如视频中目击者说的,看到这些行为,“我很担心这孩子的未来”。而为什么一个原本应该是礼貌温和的孩子会变成这样的面目呢?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视频中妈妈的态度,我们可以管中一窥。孩子是在妈妈的陪同下进行朗读学习的,说明妈妈也是默许这种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行为的。而在孩子和店员争执后,妈妈的第一反应不是反省并道歉,而是跟孩子说“你的外教还在跟你说话”。这当然是个爱孩子的母亲,孩子也是热爱学习的孩子。但是不是太过强调知识的输入和外在的优秀,而忽视了品质的培养呢?这位妈妈劝解店员的话语是“他还是个孩子,不要跟他计较”。期间没有批评,还很温和地让孩子回去。是的,他的确是孩子,但不会永远是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规则意识的过程。孩子不会自动就学会这种意识,相反一味地以“他还是个孩子”为借口掩饰错误的行为,只会让其越加以自我为中心,任其发展,最终承受恶果的不仅是孩子与父母本身。甚至有可能是全社会。想想万州公交坠江事件,不也是一个任性的成年人无规则意识造成的悲剧吗?
爱孩子不代表所有的行为都不能批评。对孩子真正的负责,也不仅仅是现在督促他学多少英语、记多少单词、考多少分,而是首先让其成为一个有健康心理,具备基本的同理心和规则意识的社会属性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追求卓越,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身为成人本身就有责任引导孩子来认识社会,让孩子学会区分对与错。而最好的教授方法是什么呢?是做父母的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告诉孩子,什么是礼貌的行为。在孩子做得不对时,温和指出,并引导改正。这样才是真正的帮助孩子学会成长。
仿写链接: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37796195551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