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地围棋,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
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
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青眼:青,黑色。青眼,眼睛正视时,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重视、尊重。《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 yì ],欢喜)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
眼睛斜视时现出眼白,故“白眼”是对人轻视或憎恶的表示。
白眉:《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 ,字季常 ,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后因以喻兄弟或侪([chái] ,同辈,同类)辈中的杰出者。
三弄笛:《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日:“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据胡床,为伊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海棠春睡:《太真外传》: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以美女睡态形容海棠花的娇艳。
杨柳昼眠:传说汉代御苑中柳树一日三起三倒,如人一日三眠。 唐韩鄂《岁华纪丽·春》:日夜分,草木动,柳三眠而盘地,花五出以照人。清张澍辑《三辅旧事》: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张骏曾为槐树赋:张骏,东晋前凉第四位君主,割据河右地区(今甘肃酒泉一带)。《太平御览·偏霸部·西梁》载:从前河右地区无楸树槐树,张骏从陕西一带弄来一些树种移栽,都死了。前凉于公元376年被前秦灭掉后,李暠[hào]逐渐占据河右,于公元400年建立西凉。一天,酒泉宫西北角上忽然长出一棵槐树,李暠认为是吉兆,有感而作了《槐树赋》。疑原文误做张骏。
杜陵不作海棠诗:杜陵,指杜甫。杜甫写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1400首中,没有一首写到海棠,据说是因为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避讳。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王献之故事。《晋书·王献之传》: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蒲([chū pú],一种游戏),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朗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怒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唐朝学士殷践猷[yóu]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天文历法,擅长医家养生之道。诗人贺知章称之为"五总之龟"。
龟是动物中最长寿的。传说龟每二百年生出两条尾巴,称“一总”,“五总之龟”便是活了一千岁的龟,活久见,形容见多识广。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