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口罩问题终于全剧终。三年来,有人辛苦,有人焦虑,有人痛苦,但也有人借此机会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是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是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而大多的机遇,都只属于少数人。
他们并非都是上天选中的幸运儿,刻意去眷顾,大多的机遇,都离不开创新。
创新其实并不是完全靠灵感,它也是有套路的。
《动态创新——技术变革与竞争优势》,是美国作家詹姆斯·阿特拜克有关产业创新的著作。
詹姆斯·阿特拜克是麻省理工学院技术创新、创业和战略管理教授,曾任职于哈佛大学,是全球知名的创新研究专家。
什么是动态创新
如果要我们罗列出最重要的随身物品,绝大多数人的列表里应该不会少了手机。
遥想当年,电话只是作为一种奢侈的通讯工具存在,别说用过,见过电话的人也寥寥无几,但如今手机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离开手机寸步难行,心理上似乎也没有安全感。
手机并非一诞生就进去了寻常百姓家,从作为奢侈品奢侈的电话,到必需品的手机,也是经过无数次的改造和升级。
动态创新,就是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造,产出更具价值的新兴产品。
詹姆斯·阿特拜克在《动态创新》一书中,通过剖析最原始的打字机到当今我们所熟悉的计算机的演变,阐释了动态创新。
动态创新,就是在既有能力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主导设计,结合不同企业的业务变迁,经过波浪式的技术转变,经过外来技术的入侵,诞生能够更加顺应时代的新产品。
为什么要重视动态创新
规模大小并不是企业炫耀的资本,而创造力却是。
IT行业长期流传着“35岁便失业”的准则,虽然并不绝对,但也说明了行业对创造力的极高要求。
多项研究表明,产品创新符合一定的规律,于是就有人提出了创新曲线。一个新产品诞生之后,组织有关的创新性会急剧上升,到达顶点后又急转直下。
所以,当产品创新高峰开始消退时,该产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他的创造活动——比如流程和工艺创新——便开始觉醒,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詹姆斯在《动态创新》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创新模型,将产品创新划分为流动阶段、转换阶段、特性阶段三个主要阶段,并对该模型的各个阶段特点进行了总结。
只有掌握了产业创新的规律和特点,才能使产品和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企业得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但是创新并不是像生产那么简单,可以按照既定模型持续进行。
詹姆斯的《动态创新》一书,通过回顾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重要创新案例,包括我们熟知的打字机、电灯、人造冰等,用实际案例引出理论,理论结合实际,对产品的动态创新提出了系统、详尽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