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面对棘手问题时,展示出完全的支配感和控制感,这是有技巧的,接下来我就向大家揭秘。
为了控制问答交流,我们必须做到提问,缓冲,用支持性的证据作答,上旋。
为控制你的问答交流,你必须像禅师所说的那样,在对方提问的过程中全神贯注的倾听罗马石柱。
第1个灰色三角形是缓冲。它是由释义或者关键词组成,你在扯平战场相当于是武术中的自我防卫。
第2个支撑回答的灰色三角,是通过上旋至你的b点,或者给听众提供维惠,相当于转守为攻,这些向上的三角形为交流过程中增添了控制感。
在两者之间你必须提供回答,用阳来平衡挑战议题中的阴。日常很多人在回答问题时,都希望赶紧给原因找个结果,所以他们往往会直接跳进回答结束交流,飞快的进入下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放弃了上旋的机会,他们不提供b点,不给维惠,不呼吁听众行动,也不给听众行动的理由,这种行为就叫做零控制。
通往胜利的过程是这样的:
当你通过严格的训练,掌握了所有的步骤,并像交响乐指挥家那样的巧妙方式把它们应用起来,你就能把上上下下的三角形拼凑在一起,并将它们往任意方向旋转,此时你就实现了彻底的控制。
实现控制是一个双重挑战,克服本能学会新技巧,这是一件值得你努力去做的事,因为他能给你带来双重结果:幸存于不战而胜。
一、有效倾听。
通过积极倾听,自己找出罗马石柱,或是请提问者澄清,逐渐领悟,不管采取哪种方式,你的脑子里要牢牢抓住关键议题,等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是在这时你才能最终进入暂停状态,前往回到循环的下一步。
清空你的想法,别想着怎么回答,倾听抓住关键议题(罗马石柱),默读对方的问题(切中提问者议题中的一两个名词或动词),展示专心致志的肢体语言(姿势稳定接触视线,点头,声音赞同手指不乱动),不要急于回答。除非你完全领会了关键议题,否则就不要回答,如果你没能完全理解问题,你只需对提问者说,对不起,我没弄明白,你能把问题再讲讲吗?
二、权利转回。
当你的回答流程从进行发言转入,让发言权转回时,这一动态的变化为你练习控制力提供了另一个机会,它能把能量从提问者转回到你身上。
有两种缓冲法:释义:用问题解释问题。用关键词进行缓冲。
释义:用其他形式或者其他字眼重新阐述一段文字或一个段落,通常是出于澄清的目的。找出罗马石柱,把它放在安全区域。释义要尽量简短,越短越好,要反射对手的提问,消除问题中的恶意。所有的释义都是中立的问题,有助于你给予积极的回答。
在重新组织挑战性问题的内部能量时,释义充当的是一个缓冲器的角色,可以消除问题中的消极因子。其实我们可以为所有的问题加上缓冲器,哪怕是不具备挑战性的问题也给他加上。可以利用关键词等缓冲器,并在回答中涵盖这些词。
我们掌握了两种缓冲方法,一是利用释义重述问题,二是找出关键词,把它放到回答当中。
这里有一个三重保险,第一重保险,只有当你完全领会问题的罗马石柱之后,你才能将发言权回转,第二重保险,如果你确定了自己掌握了罗马石柱,在你的回答里用上关键词,第三重保险,如果你尽了最大努力,对方还是皱起了眉头那就别急着回答,相反你应该再度把发言权交给对方:很抱歉我没听明白,你介意复述一下问题吗?
三、有效回答。
诚实坦率的回答每个问题,只要有人问你就必须答。你对每一个问题所做的每一个回答,都必须诚实坦率。
回答尽量简洁。不要滔滔不绝,也不要展示你雄辩的口才,大多数环境下的大多数问题,你的回答最多不应该超过60秒。
列出棘手问题清单。把直锁咽喉的问题列出来,设想最糟糕的情况。
确认共同的危险主题,应对特殊问题。找出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危险主题,为每一个危险主题设计一套立场声明。
回答的B点和维惠。B点你希望听众做什么?维惠则是他们为什么该那么做?
有力的结尾。回答挑战性问题时指出a点,在结尾时得出维惠,能创造出有利且自信的结论,两者结合到一起,这种有力的结束就叫做上旋。当你积极倾听,缓冲并解答了棘手问题之后,你就有权宣传自己的事业及其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