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月11日开始开公号写作以来,日不间断千日了,感慨时间飞逝的同时,也分明有沉甸甸的收获,我们是可以和时间同行并成为朋友的,通过记录,我们的生命有了去处,想要自己的人生精彩厚重,总得有宏大叙事的开端吧,写作就是。
2016年8月是个值得铭记的人生节点,那个月发生几件决定人生走向的事件,一是战略性撤退,现在看来我们仓位的量平均都撤在了高点,要知道,哪怕是一个点的量在熊市当中都可能扫到10个点的好东西。
战略性的退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进,所以要选好支点,军事里这叫桥头堡,我很幸运,同月,开始转向科技领域,这次大的认知跨越,我自己也是恍惚的,因为正常来讲,一个学渣不太容易对高智商(硬门槛)的东西产生兴趣,之所以能够发生,因缘和合,缺一不可。8月3日,古典老师带我参加第一场思想夜宴,连续6个小时的输入输出对我冲击很大,8月4日的文章写的就是对思想夜宴这种学习方式的领悟和反思,下午正好约了雾满拦江老师交流,这样就有机会把前晚的内容再次做一个发酵后的输出,并得到高质量的反馈,连续超高密度的信息交换、沉淀、发酵,甚至让大脑开始剧痛,可精神却是极度愉悦的,当时的文章详细记录下了过程和体验,从那以后我意识到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提升路径,于是就自己组织,每周两场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当时的状态正好就是这种极其亢奋的求变、求长的饥渴,8月17号被朋友推荐得知阳志平老师,开始阅读他的博客,我清楚记得自己推开一扇门看到新世界的欣喜,阳老的知识密度、广度和深度都令我震惊以及惊喜,后来还有幸登堂入室聆听教诲,就是读阳老博客那几天才正式知道什么是H指数,什么是知识谱系,什么叫科学逻辑,什么是前沿讯息,为什么读论文远远好于读书,有了思想夜宴超高密度的信息冲击,又管窥到科学世界的瑰丽宏伟,8月21日,在混沌大学的视频大课里看到了王煜全老师讲的科技投资和布局,一见战栗,知道这就是我苦苦寻觅的方向;8月23日,在北大朗润园听王老师当面讲科技内容以及深层的逻辑,其时刚和周其仁、薛兆丰以及数位企业家从美国考察返回,可想而知,听的我颅内高潮迭起,因缘在前,和合在此,我找到了自己撬动未来人生的支点。
所以可以总结转变的路径:
一、对改变如狼似虎的饥渴
二、极高密度、极快节奏的学习
三、往最聪明人聚集的领域扎
四、行动-反馈-再行动,快速迭代
从第一步开始检视,你是不是真的对改变坐卧不宁、如狼似虎的饥渴,只要想,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我的所有因缘都记录在了过去千日之中,点滴积累,步步生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