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来自《第5章 心灵的转变》
阅读拆页前,先阅读下面内容,帮助理解“系统思考”的基本概念和修炼的实质。
系统思考是观察整体的修炼。它是一个思考框架,用它来观察的是相互作用的关联,而不是各个分立的东西;用它来观察的还有变化的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片”。
复杂性局面很容易损害自信心和责任心。我们常听到此类托词:“这对我来说太复杂了”,或“这是体制问题,我没办法”。这类无助的感觉是很多人在进入“相互依存的时代”所经历的,而系统思考就是其对症良药。系统思考是观察复杂局面背后的“结构”的修炼,也是区分高杠杆效益和低杠杆效益变革措施的修炼。也就是说,通过看清整体,我们学会如何培育健康。为此,系统思考提供一种语言,它一开始就帮助我们重构思考方式。
我把系统思考称为第五项修炼,因为它是本书所描述的全部五项修炼理念的基石。全部五项修炼都是关于一种心灵的转变,即从观察局部到观察整体;从把人看成是无助的反应性动物,到把人看成是塑造自己的现实的积极参与者;从对当前的反应,到创造未来。没有系统思考,就没有在实践中整合这些学习修炼的动力和方法。
系统思考修炼的实质是心灵的转变:
•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结构 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
•有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 而不是静态的 “快照图像 。
系统思考的实践演练, 要从理解简单的“反馈” 概念人手: 一些行动可以引起相互增强的效果, 或相互抵消 (平衡) 的效果。
拆页六
P81 观察因果循环
为了理解这种新语言的基本要点,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系统:往杯子里灌水, 你也许会说:“那太简单丁, 那不是系统。” 但是, 再仔细想想看从线性思考的观点看, 我们说:“我在往杯子里灌水。” 多数人心里想的, 就是下面的图景:
但实际上, 我们在灌水时还在留意着水位的上升, 在监视实际水位与我们心中的目标水位之间的差距。 当水位上升到目标水位附近时, 我们就关小水龙头, 放慢水流量, 最后杯子满 了, 就完全关闭水龙头。 我们灌水时, 实际上有一组由五个变量组成的水位监测系统:目标水位, 实际水位、 两者之间的差距值、 水龙头开关的位置, 以及水流量。 这些变量组成一个因果关系环路或圆圈, 叫做 “反馈过程”。 这个反馈过程持续运行, 直到水位达到目标值。
大家容易对反馈概念产生混淆, 因为这个词我们经常用在不尽相同的场合, 如: 针对我们采取的行动措施去收集反馈意见。 你可能说:“对酿酒厂的决定, 你给我一些反馈吧。 你觉得我处理得是否得当?” 这里,“正面反馈是指鼓励赞许的评价, 而 “负面反馈” 就是坏消息了。 但是在系统思考里,反馈是范围很宽的概念。 它指任何相互的影响作用回路。 系统思考的一个公理就是, 每一个影响作用都既是因, 也是果。 没有只存在于一个方向的作用。
如何看系统图
要想系统地看清现实, 关键是要把影响力看做一个圆形回路,而不是直线的单向作用。 “线性” 思考让我们养成了反应式的思维模式。
P84
反馈环路尽管概念简单, 但它打破了根深帝固的观念──比如因果律。在英语的日常用法里, 说 “我在往杯子里濯水 , 就意味着不假思索的的因果律:“我在引起水位上升”。 更准确地说, 是 “我的手在控制水龙头的出水量”。 很显然, 这个说法只描述了反馈过程的一半: 从水龙头开关的位詈到出水量, 再到杯子里的水位。
然而, 只说反馈过程的另一半,也一样不错:“杯子里的水位控制者拟的手。”
这两个说法都不完整。 更完整的因果关系描述是: 我想接一杯水的意图, 创造了一个系统, 它使水在水位低的时候流入杯子里, 杯子满了的时候就停止水流。 换句话说, 有个结构引起了行为, 而结构之所以起作用, 是由于我的意愿和行动。 这个区分很重要, 因为只看到个别的行动, 而忽略行动背后的结构,结果就会像第3章中的啤酒游戏那样。 我们在复杂情况下感到无能为力, 这是一个根本原因。
「I,重述知识」
挑选生活中的一个想象来讲述什么是“反馈过程”,并完整的描述这个例子的因果关系。
比如调节水龙头的热水温度,初次做菜时对咸淡的处理,夏天或者冬天调节空调的温度。
反馈过程,不是平常所理解的对事情给予回应,如对同事发言的同意或不同意;不是对某一事件的评论与建议,如对下属递交的工作报告给予的批示;不是自我反省或反思,如年度工作总结。作为“第五项修炼”中系统思考中的反馈过程,指的是对事物或事件结构上的规律的认识,这个认识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对事件或事件的结构有一个完整的回路认知。它表现为对一个事物结构规律的总结,实质为人们认识事件的思维模式从线性转变为系统思考。
案例:我要完成一篇写作任务,通常的认知是因为我要写一篇文章,所以我搜集素材、阅读书籍,然后就开始写作。
用系统思考中的反馈过程来描述我的写作,则是因为我想写作,所以建构了一个系统。它使得我脑海里的图像,通过文字转换,然后留在电脑上。文字数量与质量,同时通过视觉与思考在同步进行,当数量与质量同步达到要求时,则写作任务完成。
「A2,规划运用」
你特别想帮助孩子建立某种行为习惯,但总觉得磕磕绊绊的不太顺利(如果没有宝贝的伙伴,可以选择一个其他人),请用反馈过程分析你们过去的互动过程,找到问题所在的解决环节。
目标:我想让女儿养成1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的习惯。
反馈过程分析:
习惯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
习惯形成的大脑原理。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洋葱,由一层又一层的细胞组成,然后是离头皮最近的外层部分,也是思维产生的最复杂的地方。大脑骨的中心是高尔夫球大小的组块,也就是基底核,是细胞组成的一个椭圆形组织。基底核比如,当我们肚子饿了,就跑去厨房,打开冰箱拿出一罐坚果,这一系列习惯化行为靠的就是大脑的基底核,大脑几乎不需要去思考。而这个过程被称为“组块化”,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个自动的惯常行为,这就是习惯形成的基础。
习惯形成的回路。
第一步,暗示。可以是视觉图像或声音、某个地点、时间、情绪,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第二步,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可复杂可简单;
第三部,奖赏。某种让你快乐的东西,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习惯回路随着暗示和奖赏的反复强化,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欲望出现,最终习惯产生。此时,大脑不需要完全参与决策。除非你可以找到新的惯常行为,否则已经养成的习惯模式会自动进行。
习惯养成方案:
1.晚上9点半前不管有没有完成所有作业,都必须收拾好第二天上学的东西,放到书包里,把书包放到客厅大门口。
2.9点45分开始泡脚,喝牛奶。
3.9点50分,上床,听音乐。
4.女儿坚持一星期,奖励积分10分;积分满100分,奖励一次看电影或100元购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