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个人写作习惯与家庭工作的缘故,我总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码字。沉沉夜幕压制了白昼的喧嚣,也帮我沉淀了内心的浮躁,静下心来的那一刻,你能体会到字精灵在你脑海中潺潺律动的音符,感觉到书写欲望在心中缓缓升腾的灵动……
算上这一次,我已是第六次走进蔼里了,记得一个朋友说过,只要她去玩过的地方她都不会再去第二次,除非那里真的很美很特别。这么说,蔼里便是一个又美又特别的存在了,这一次更是承载着一项殊荣,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承办蔼里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
蔼里位于安徽省南陵县烟墩镇大格里,因其山清水秀,景色格外怡人,自古便有“画里格然”的美誉。近年来又因为村庄四周山岚灵秀,雾绕云缠,时常犹如仙境一般,便有了蔼里的美称。利用自己得天独后的自然资源,蔼里这几年在美好乡村的建设中阔步前进,先后举办过多次大型活动。“村长有约”更是响当当的独家地方活动名牌。
乍一听“丰收节”这个名字,我以为又是蔼里抛出的独家吸睛大法来博公众的眼球了。殊不知,这个节日是国务院首次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节日。
当载着我们一行的大巴车,一路驶过日渐饱满成熟的田野,驶过人烟日渐稀少消瘦的村庄,驶过开花的扁豆结果的南瓜哼着歌谣的水渠,最终停靠在蔼里人家晒谷场上的时候,已然脱离田间劳作N年之久的我,依然对“丰收”一词漠然无感。但当我下车,眼光再次聚焦到这里,将它定格,随着脚步的靠近一点一点拉进镜头的时候,我变得不淡定了。前方喧闹的锣鼓催动脚下的鼓点,一路生风便要去看个究竟。
但见仓里标志性建筑——稻仓前的那亩农田已被收割一空,搭建成一个秋收晒场,篾制箩筐摆放有序,里面晒满红红的辣椒,晒着的更是蔼里人一年的丰盈光景。空中鸟瞰晒场,竟是一个巨大的爱心烙印在蔼里大地上,锣鼓阵阵,人潮如涌,一时间怎不叫人怦然心动?看我们的刘主编已然按耐不住自己,挑起路边一担玉米就要回家去咯!
随着人流往里缓行,迎面遇着舞狮队正沿着村道一路热身游行。行进中的舞狮队犹如一条多彩的练带,撩拨着人潮一波一波涌来,丰收节的人气随着爬高的艳阳节节攀升……在村中掌事的带领下,舞狮队来到村口的土地庙前,行叩拜大礼,感谢土地神灵一年来的佑护。这一叩,是一个农民对土地的敬畏,这一拜,是一个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这一谢,是一个农民对土地的感恩。这是一种地方民俗,千万不可简单粗暴的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农民自己的节日,就该以这种地方的民俗的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
离开舞狮队,夹杂在纷至沓来的人群里我们左冲右突,不停的举拍那些有趣的画面。道路两边堆着农人摘下的南瓜,廊檐亭柱上挂着黄澄澄的玉米,散落路边的一些农耕器具像是农人无心的遗失,而游人一路拾起的是对久远农耕生活的回忆和一抹淡淡乡愁的寄托。一架脚踩打稻机四周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南瓜,像一群可爱的娃娃围坐在一个容颜沧桑的老者身边,听他说着那些久远的农事。说的什么呢?容我也坐下来听一听……
来到母子井边,一架老水车横卧在明镜一般的水塘边。老水车真的很老了,腿脚不灵便(车水的拐有点坏了),牙也掉了几颗(水车叶片掉了几片),但它看上去依然似一个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的老农。一旁的村民一边精心呵护着老水车,一边指导游人体验水车车水的乐趣,父辈们的劳作场景被再次复制在眼前,那思绪便也随着水车车出的流水汩汩而出了……
关于蔼里丰收节的宣传,多日前便在媒体里撒开了,今日似赶集一般赶赴这里的人潮,充分说明了前期宣传的效果。蔼里村此刻犹如一个天然的原生态集市,这里有土灶台烤出的锅巴,石磨豆腐豆浆,有手工制作的野生葛粉,笋干,还有一些你认不出说不上名的干菜。小吃也多富有地方特色,像什么煮玉米,烤地瓜,烙蒿子粑粑等等,原生态的食材配以最接地气的做法,勾起了游人对远去乡愁的无尽思念。吃喝玩中我们一边感受着丰收的喜悦节日的快乐,同时感觉也在亲近着远去的故乡逝去的故人和一些关于他们的耳语。
此刻,丰收的舞台,歌声嘹亮,舞姿欢快。而我更愿意去村里转转,摸一摸古老的石磨,提一提里面种了花的拎pan箩,给编制篾器的老人拍几张特写,和农家乐老板话个家常……
此番蔼里掠影,它又有了新的变化,看那一面临街山墙,被绘上了一副农人牵牛耕作图,逼真的3D画栩栩如生,感觉那老牛耕作归来,正欲破蹄而出呢!桥头那根令无数摄影师扼腕头疼的电线杆终于消失了,矗立在溪水岸边“中国农民丰收节”几个硕字显得霸气十足,做字的材料更是意想不到的呛人红辣椒,而担当巨字背景的是方言叫着“大攮子”的农具。稻箩,竹筐,筛子,水桶,亮子(手提木桶),一个个盛满丰收果实的农器具纷纷亮相……是啊!丰收了,丰收怎么离得开这些肩挑手提浸染了乡亲们一身汗水的农器具呢!
舞台上的节目不知何时已落下帷幕,意犹未尽的人们还在四处流连丰收的倩影。虽然我对大舞台上的节目不甚了了,但那一方方有关丰收的小舞台我却了然于心。若能再下一回水稻田,割一摞沉甸甸的稻谷,和着打稻机轰隆隆的节奏,把丰收的歌谣唱彻蔼里大地,此行更是了无遗憾了。
蔼里,爱你,明年的丰收节,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