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拿了82分是安慰奖,没想到居然能过关!想来,这是一次意外,反而被我无意识地撞上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在候考场听工作人员念规则时,我的心凉了一半:原来今天的面试不是考逆序点评,而是最吓人的小组讨论!
当下我很后悔,干嘛连规则也记不清楚,明明之前听说过。早知道这样,就不来了,差点要举手向工作人员报告弃考。
虽然最后没有行动,但我也在考前抱定了这次佛系参与的决定:个人陈述能讲就讲,小组讨论如果碰到争论,我绝不瞎掺和。
很幸运被分到A组,上个厕所回来就可以进考场。
拿到材料后我感觉很头疼,字多,主题很新颖陌生,看了好几遍才知道它在问什么。
主题是未来学校,专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一共九点,很凝练。
第一小题要求在九个序号里选一个阐述意义和对策;第二小题要求结合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商讨出未来学校的对策。
每个人有五分钟的读写时间。我看得慢,想得慢,第一小题还没写完,时间就到了。
个人陈述中,我选了最简单的家校共育。
没有引用名人名言,而是直入主题:“我选第③点”。因为每人只有一分钟的陈述时间,所以在对策方面,国家和政府就不谈了,只从学校方面提出三点对策,以列标题形式呈现(转变观念,去糟存精;家校一体,强化沟通;法律指引,科学协同)。
其实这里也包含了学生家长,所以没有特意说明是学校。
我是第四位发言,在我之前的考友多谈及意义及其他主体,导致超时。听到我长驱直入时,考官们都抬起了头。
我知道这是我的优势,但我不够时间写逐字稿,所以具体对策不多,讲得也不够流畅,最后勉强在计时员喊停前陈述完毕。
我给自己的评价是形式有余,内容不足,算是中等水平。不过听了一轮下来,与同样都是选择家校共育的组员相比,我提到学习《家庭教育法》这个观点比较新颖,也没有拘泥于一个对策猛举例。
考完结束后,有一位组员评价我的发言听起来非常淡定,这可能也是加分点。
到了小组讨论环节,我根本不想破冰,也不想抢话,更不想总结,所以就静静地听着。
过了一会儿,我才猛然发现自己刚刚没有留意时间,不知道过去多久了,22分钟快到了吗?此时队友们正在一个接一个地补充观点,倒是井然有序。问题是,谁在记录呢?说得那么快,谁记得住呢?要先确定汇报者,才能确定大家的观点被有效地记下。规则里也明确了,要是在讨论环节里没有推选出总结的人,则整组没有分数。
我开始有点着急,虽然不期待高分,也不能没分啊!
于是我就找了个话缝,建议大家注意时间,先确定总结的人,并推荐了一位既参与讨论,又能兼顾记录、看起来非常有总结意向的队友。大家一致推选她以后,她也不负众望,马上进行一次预总结。
之后,大家继续补充操作层面的例子。我听着听着,发现没人提到政策目标,这是大方向,不能偏离。于是硬着头皮找了两次话缝,再补充两点: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摒除唯分数论;二是考虑到新政策的落地需要时间,建设设立短-中-长期目标,留出心理缓冲期,不要让好政策流于形式。
这时组内立马有组员把我的观点与他刚刚所讲的评价机制结合,要探索出合理的机制,不能给教师增加负担。他的脑子转得真快啊,我猛的点头。
在大家补充得差不多后,时间还没到,负责总结的组员再把预总结演练了一遍。这时可以很明显感受到,场上充满了快活的气息,由衷地鼓起了掌。任务差不多完成了,大家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我们都很满意,这场讨论和谐又有效。
出成绩后,我看到自己的分数,比上次高了两分,但没有想着能进入下一关。我估计着,应该得85以上才比较稳妥。我也没有对分的心思,拿上手机就回程了。
路上碰见两个组员,一问,她们只有七十几。印象里,她们虽不十分出色,但在小组讨论里是有积极发言的。我很意外,这么说我不是最低。回来后搜了一圈,下午场有人最高分只有84,说明荔湾的打分不会非常高,那我这个分数可以算中上了?
再找小组讨论的关键得分点,我还真踩中了几条,比如,发言有质量,不说重复的观点或仅是并列举例;关注讨论时间,推荐总结者,推进了讨论进程;态度友好,不抢话,不断点头鼓励。啊!我开始非常期待公布成绩。
今天早上,根本睡不着,五点就起来看有没有信息。理智告诉我,要趁着小半天复习下试讲,但我没看进书,刷了很久的手机。下午,我觉得不能再荒废了,所以开始看试讲的内容。成绩出来后,我果然进面了,很激动,非常激动,得偿所愿的感觉像蜂蜜一样甜。同时也由隐忧,试讲还没开始复习就考了,这个星期得靠我自己了!
后来我调节过来了,这次进面就是获得一张试讲体验卡。反正笔试也靠后,根本不用担心考不考得上。能反超是运气爆棚,不能也是意料之中。只要去积攒下面试经验,顺便由此推动复习进程,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