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工作的周末,觉得地铁上的人戴着口罩都能看出表情的凝重。每次长假以后,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身体上,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应。平时忙碌总盼着放假能够好好休息,但假期过后反而觉得更累。虽然没有怎么出门,睡得也比平时多,但闲散的日子好像也打破了某种节奏,重新开始时跟不上步点,反而有些累。
今天听宋英杰老师讲的二十四节气,感叹古人的智慧。虽然我们现在总觉得科技高速发展,人类文明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比起古人我们却少了那些对天地万物的感知。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总结了天气的规律,并且顺应自然,在生活中借用天地之灵气,让自己活得悠游自在。这种节奏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越来越少,我们的内心总是很不安,缺少静气。
以前遇到过一位很好的瑜伽老师,她教会我检视自己的呼吸。虽然每节瑜伽课老师们都会引导大家的呼吸,只有她会给我们讲解如何在做每一个体式的时候,学会把气送到那个让自己不舒服或做不到的部位。当紧张,疼痛,或者有压力的时候,一杯热水,一次缓慢的腹式呼吸可能就是很好的调节,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除了生理上的放松,心理层面的暗示也功不可没。所有情绪都是可以通过心智模式来调节的,因为这位老师,我懂得了瑜伽不止是做到那个体式,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身体的极限,自己内在的节奏。
最近听到一位老师非常有道理的话。“所有的问题都是处在时间中的,而时间是流动的,所以问题也总是会解决的……”仔细想想从童年开始,我们曾经有过无数的不快乐,但现在能记起的已经不多了。生命用它自己的节奏消解着各种矛盾,并且教会我们顺其自然比较容易,也更利于身心健康。
有时候看着路上匆忙脚步的人群,总会想他们那么努力,有没有想过真正追求的到底是什么。隔离的那段时间,每个人都终于拥有了盼望已久的悠长假期,但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光后,又有多少人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日子好好休息了,或者做了那些平时总是说有时间再做或者退休后想做的事。因为打破了原来的节奏,人们反而变得焦虑不安。抖音,视频号越来越火,说明人们更愿意在网络的世界里寻找短暂的快乐。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渐渐退化成需要机器程序启动的生物,忘记了自己本真的模样。
最近除了固定时间的读书,写文,还利用碎片时间听许多好玩的课,了解一下各个领域的最新资讯。在这个被算法控制越来越多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是被网上信息“带节奏”的。因为无法屏蔽,也许最好的方法就是跳脱出来随机选择看的内容。机器毕竟是程序设计的,我们的节奏应该可以像呼吸那样让自已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