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善取之皆成佳句
一十六、妙字偶得
【原文】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不得,竟有隔一两月,于无意中得之者。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荀子曰:“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所谓“眸”者,偶睨及之也。唐人句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即“眸而得之”之谓也。
[译文]修改诗歌比创作诗歌还难,为什么?作诗是兴情、灵感所产生的,容易成篇;而改诗时这样的兴情、灵感已经过去,大局已定,只是有一两个字在心中不舒服,千力万气,换一个却不成,竟然有隔了一两个月,才在无意中得到的。
刘彦和这样讲过:“能写一万首诗,却为一个字而感窘迫。”这真是甘苦之后才能讲出的话。苟子曾说过:“人有掉了针,怎么找也找不着,忽然找到了,并不是眼比从前亮了,只是无意中看到罢了。”这里他所说的“眸”,就是偶然发现的意思。唐人有诗句说:“每天找都找不到,有时它却自己送上门来。”就是无意获得的意思啊。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记述了一般作诗的一个现象:
修改诗歌比创作诗歌还难,为什么?
作诗是兴情、灵感所产生的,容易成篇;而改诗时这样的兴情、灵感已经过去,大局已定,只是有一两个字在心中不舒服,千力万气,换一个却不成,竟然有隔了一两个月,才在无意中得到的。
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
荀子曰:“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所谓“眸”者,偶睨及之也。
唐人句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即“眸而得之”之谓也。
贯休 (唐) 《诗》:“经天纬地物,动必计仙才。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真风含素发,秋色入灵台。吟向霜蟾下,终须神鬼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