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去过几个县最贫困的地方,都是离县城最远的山村,这些贫困户居住的地方共同点都是山大沟深,海拔高,土地贫瘠。生活在这里的人,除了自然条件艰苦之外,主要还是生活原始,大多种植的农作物是洋芋和玉米,而且由于高山气候寒冷,作物生长周期长,一年中大多也以此为食,条件稍好的有养猪养鸡,有技能的还能养蜂。他们的住房也都非常简陋,土坯和砖拼凑的灰瓦房,平均一家三四口都挤在一起,还要留出半间灶房烧像胳膊粗的柴做火堂,上面挂着铁吊罐做饭。这火堂就是山里人最亲的伙伴,一年四季几乎没有熄灭过,即便是把火星埋到灰里,需要的时候也能很快点燃。山里的人想吃新鲜肉很难,除非是杀猪的时候吃一次,多余的肉就割成大条块,然后挂在火堂上面,日夜烟熏火燎直到把肉吃完,这种肉,他们叫腊肉,长时间熏制的腊肉在吃的时候洗掉黑黑一层油脂壳,然后放入吊锅煮熟,直接捞出来切成片就能吃了,一片肉半肥半瘦亮晶晶的,我唤作水晶腊肉。只有家里来了贵客和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一次。这种生活虽然很艰苦,但他们过得很舒心。
扶贫与脱贫,当国家的政策颁布之后,各地区都陆续展开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然而,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解决了当地水、电、路等问题,为大山与城市打通了沟通的桥梁,给每个贫困户都有相应的单位包扶,甚至还确定了责任人,但给予资金支持却解决不了脱贫的问题。然而贫困户的现状是在一个地区过于集中又过于零散,产业扶持成效慢。若是给贫困户引进家禽喂养产生收益,也要因人而异,但我们也看到了成功案例,有贫困户在政府的扶持小养鸡,鸡生蛋,一部分卖掉一部分孵化出来,促使其循环发展,并逐步脱贫。据悉,这个养殖贫困户已经打了地基,准备盖楼房了。但有些地区的贫困户在原居住处的环境下,产业引进却不能有成效。当地政府也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响应国家政策,先解决这些贫困户的住所,县上的各种廉租房、保障房也对这些贫困户打开了绿色通道,然而,土生土长人小习惯了原有的生活方式,惦记着那片家乡的热土,不愿搬迁,致使扶贫脱贫又回到了资金支持上。也有贫困户在包扶单位的帮助下,做香菇产业,他们引进香菇菌种,依靠自身环境优势,种植出有机绿色香菇,并通过烘干来储存售卖,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再通过帮扶单位的包销,很快就能得到收益,这也是脱贫的一种方法。
扶贫,扶得是信心和志气,而脱贫,脱的是观念和方法。
对于贫困户,首先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适应除了居住地以外的环境,立志也要通过政府帮助自己努力,也能享受拥有电视、洗衣机、冰箱、电脑等现代生活。对于包扶单位,是否可以转换思路,对于不能通过农副产品的种植或养殖脱贫的贫困户,能否通过培养其某种技术而在新环境生存?比如,我所到贫困户之地的村支书和其他干部一般生活都不错,有的村支书甚至开农家乐、旅馆、批发部等供当地引进项目的工程队消费,他们都做的很成功。也就是说,脱贫,改变观念很重要。随着当地政府项目引进,大都是通过旅游开发来引领当地开启致富之门,而这些贫困户能否把自己的传统手工技能通过改造作为商品而获得收益,尤其是少数民族,可以通过饮食,手工艺品制造等获得收益,这样,不但能通过天然自然风光吸引游客,也能发掘民间手艺而发扬传统文化,也给后代打开与城市交流的机会。
脱贫的路艰难,但有灵活的方法也会成坦途。愿通过各界的努力,给贫困户多一点出路和方法,使转变观念,脱贫致富一定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