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群里说,終于可以写父母的爱情了。于是大家都起哄说期待哦。哈哈哈。真实情况是不好写,写出来也会无趣。因为我们所见到生活中的父母无非是生儿育女,一日三餐,财米油盐酱醋茶。都是生活中的琐碎事。但谁说这些就不是爱情呢。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
这是诗人舒婷致《至橡树》中的一段。它真的很形象的描述了我们父母的爱情。
我们的父母相识相爱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节。年轻时的母亲,美丽,大方,活泼。有文化且能歌善舞。家境又好。她的追求者应是不少的。然而她在众多的追求者中认可了父亲。与舅舅魏泽颖在做地下党工作时对父亲的熟悉与认可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父亲当年也是人间优品。
然而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一切都需要管理者们的全情投入,父母这对党的基层管理干部生活内容几乎不是在开会工作,就是在去基层开会的路上。所以那一代人的谈情说爱没有花前月下,如影相随。只有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他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
忙!父母结婚后为了工作谁也顾不了家。他们俩在市政府机关都独挡一面,负责着相当重要的政府工作。
父母结婚后。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出生全交给保姆或幼儿园。家里不做饭,全在食堂吃。一家人聚少离多,只有过年过节一家人才能在一起。
除了忙他们的精神也是高度紧张的。 党的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让他们身在其中,没有喘息,时而惶恐,时而饶幸。唯恐赶不上形势,唯恐过不了关。好在他们能相互信任,彼此支撑,彼此安慰。在政治运动的狂风中携手度过一次次考验。
母亲因地主出身,每次运动母亲都因此挨批挨斗,父亲的仕途多少也此受影响,然而父亲从不以为然。
父亲在文革中受到不公待遇,决心远离,将全家人户口迁移农村,母亲毫不犹豫,坚定跟随。
…………
美好的婚姻大都相似。
我的记忆中只有少之又少他们吵架的场景。最深刻的一次是文革时期父母先后离家去了干部学习班而我们几个孩子小且没人照顾,冬天里我们的小手,小脚都被冻了。冻得手烂到见红肉。一次父母双双回家见到我们冻坏的手 脚心疼到互相埋怨,吵起架来。这也导致不久后父亲下放农村必须带上我们姐妹在身边的原因之一。
母亲是开朗与热情的。父亲则是内敛与谨慎的。他们性格的差异今天看来是很好互补。当时我看到家里家外都是母亲张啰,还是替母亲不平。然而母亲却是心甘情愿辛苦为家奔波。那我也不好说什么了。只认为父亲的命是极好的,找到母亲这么能干贤惠的女人做老婆。
直到有次母亲在单位受到不公待遇,因我们家住房超标遭人嫉恨。让母亲倍感委屈。(因为为了新单位在长沙落脚,母亲付出很大,很长时间奔波在省,市的相关部门。辛苦而伤神。)在母亲受委屈的那段时间里我看到了父亲的重要与他对母亲全方位的支持与关爱。并亲自出面要了自己单位合乎他干部级别标准的房子。而让母亲再次离开是非之地。
母亲之所以能放肆在家里与单位能干的展现自我,是因父亲既欣赏也满足她独立自主的自由。又给了她可以遮风避雨的精神港湾。看来好的夫妻就是互相成就。
父亲从小因家境败落,在他长大的过程中受过很多苦,至使他体弱多病。与母亲结婚后,母亲精心照顾病中父亲的情景,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幕。
父亲年少离家,却对家乡深深依恋。对弟弟们更是很牵挂,本想接他们到自己身边,却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实现。他能做的就是寄钱给弟弟们以解他们生活之窘迫。母亲更是友善大使,总是主动的帮父亲寄钱寄物。直到今天,我老家的妹妹们仍感恩于母亲,仍怀念伯父伯母的厚爱。
母亲这边的魏家虽欣欣向荣,却也琐事多多,舅舅,表姐,表哥们各种事都要母亲去处理,按排,付出。
文革中表弟小龙因兰舅舅被关牛棚而无人看管,母亲则把他接到身边。父亲也视表弟于己出。
母亲好客,朋友来了,按排吃住,总是把主人房的大床让给客人。父亲从来不说个“”不”字。
每每母亲请魏家老小来家做客,父亲总是吃得很少,唯恐招待不周。
…………
确实好的夫妻是能把对方的家人当做自己的挚爱亲朋。
社会的动荡,让每个小家庭如波涛中的一叶小舟跌宕起伏。我们的家也随着潮流一起漂泊。那些年父母抬着两口装着全部家当的樟木箱,牵着我们姐妹不断迁徙。风雨同舟,一家人要在一起。
終于风停雨住,小船也驶进了的避风港。父母这一代人的无私奉献。获得的回报就是有个安稳的退休生活。得到的最好结局就是经历过那么多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彼此的手仍牵在一起。因为他们身边很多夫妻因政治运动而分开了。有的受不了政治的迫害而选择悲愤离世。我记得父亲跟我讲过,那些曾整他斗他的人都去世了,而他还坚强的活着。他以此而骄傲。
父母退休后的日子云淡风轻。但仍辛苦着他们的辛苦,为了儿女们好好工作他们继续发挥着余热,为带孙儿不惜余力。当然是累并快乐着的。
就这样一家人大大小小和和美美生活在温馨的有爱的家的氛围里。父母俩也在孩子们陪伴下先后安祥的走向天堂……
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看着她消瘦的脸颊,感觉像极了父亲,神奇的夫妻相啊!那是要和父亲溶为一体的预兆……
好的爱情就该是这样吧:平凡细碎,世俗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