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小时候总盼着过年,是为了新衣、糖果和热闹的鞭炮,那份简单纯粹的快乐,现在回忆起仍然是满满的欢喜。
然而,时过境迁,当我们褪去稚嫩,踏入成年人的世界,春节的味道似乎悄然改变了。
都说,人到中年怕过年。
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车贷,还有各种春节回家成本,过年,每一步都踩在钱包上。
看看网友们的吐槽:“抢了半个月的票,高铁票一买,小半个月工资没了。”
“给长辈买礼物、给晚辈发红包,一圈下来,钱包比脸还干净。”
“同学聚会、走亲访友,哪哪都要钱,感觉不是过年,是‘过钱’。”
这些话语,也只有中年人懂,这道出了无数成年人的心声啊。
回家过年,交通费轻松上千
有个邻居,老家在哈尔滨,听她说,一家五口每年春节返乡,高铁二等座票价大大几千元,往返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有人选择自驾,想着能自由些,可一算账,油费、过路费也不是小数目。
从北京开车回河南老家,来回油费加上过路费,轻松上千。
若是遇到春节期间高速免费,还能省点过路费,可免费时段车流量大,一路堵堵停停,原本十几个小时的路程,可能要耗费一天一夜,时间成本飙升。
人情往来,是躲不掉的 “甜蜜负担”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红包、礼品必不可少,这些支出像细密的针脚,缝住了亲情友情,却也扎紧了钱包。
给长辈红包,是感恩与孝心的体现,可数额却让不少人纠结。
在一些家庭,给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红包,少则每人 上千 元,多则上万元。
而对于有多位长辈的家庭来说,红包支出更是直线上升,过年光给长辈的红包就得近万元。
给晚辈压岁钱同样是传统习俗,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红包自然不能太薄。
普通家庭给小孩的红包,一个大概在100-500元不等。
要是亲戚多,晚辈成群,那压岁钱的花销就相当可观了。
家庭聚会,也是躲不掉的必备支出
春节期间,家庭聚会频繁,可每一场聚会,都是一场 “烧钱” 的盛宴。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畅谈家常。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为了这顿团圆饭,大家往往不惜血本。
去饭店吃年夜饭,价格不菲。在一些一线城市,中等档次的饭店,一桌年夜饭价格在2000-5000元不等。
菜品丰富些、海鲜多些,价格轻松突破 5000 元。
要是选择高档酒楼,那费用更是高得惊人,上万元一桌也不稀奇。
一顿年夜饭的费用,轻松就能达到上千元。
除了年夜饭,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聚餐也不少。
今天去舅舅家,明天到姑姑家,每一次聚餐,都少不了烟酒、饮料、零食。
亲戚相聚,为了表达热情,菜品自然不能太差,一顿饭下来,几千元是常态。
我们真的被 “过年开销” 困住了吗?
面对过年日益攀升的开销,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真的被 “过年开销” 困住了吗?
其实不然。
换个角度看,春节开销并非只是沉重的负担,它更是我们对亲情、友情的投资,是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
只要调整心态、理性规划,我们依然能在春节的温馨与金钱的压力之间找到平衡。
春节的核心是亲情,是家人间的团聚与陪伴。
红包、礼品固然是表达心意的方式,但亲情的价值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我们应该放下对金钱的焦虑,用心感受亲情的温暖,才是春节的真正意义。
春节,应该是情感的归巢,那些与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暖时光,那些和老友重逢时的欢声笑语,才是最珍贵的。
新的一年,愿大家在努力拼搏的同时,也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愿你与家人的感情愈发深厚,和朋友的情谊更加长久;
新的一年,愿你所盼皆如愿,前行皆坦途!